shǐ jūn zǐ
藥材名稱 | 使君子 |
藥材拼音 | shǐ jūn zǐ |
藥材別名 | 史君子、留求子、五稜子、山羊屎、冬君子 |
英文名稱 | the fruit of Rangoon creeper |
功效分類 | 驅蟲藥 |
藥用部分 | 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L.的成熟果實。 |
(動)植物形態 | 攀援狀灌木。高2~8米。幼株被黃褐色短柔毛。單葉對生,葉片長橢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橢圓形,葉柄長5~15毫米,下部有關節,葉落後關節以下部分成為棘刺狀。穗狀花序頂生,直立或下垂,每花具1苞片,披針形或線形,早落;萼筒細管狀,花瓣5,長圓形或倒卵形,基部寬楔形,與萼齒互生,初為白色,後漸轉為紫紅色;雄蕊10枚,2輪,上輪5枚露於花冠之外;雌蕊1枚,子房下位,圓柱狀紡錘形,有5縱稜,1室,具柔毛及腺毛,花柱絲狀,細長,外露,下部與萼筒合生,柱頭短。果實橄欖狀,長2.5~4厘米,直徑1.5~1.8厘米,黑紫褐色或深棕色,有5縱稜,種子1。花期5~9月,果期6~10月。 |
產地分佈 | 生於平原灌木叢或路旁。亦有栽培。分佈於四川、廣東、廣西等地。 |
採收加工 | 於秋季果皮變紫黑色時採收,除去雜質,曬乾或烘乾。 |
藥材性狀 | 橢圓形或卵圓形,具5條縱稜,偶有4~9稜,長2.5~4厘米,直徑約2厘米。表面黑褐色至紫黑色,平滑,微具光澤。頂端狹尖,基部鈍圓,有明顯圓形的果梗痕。質堅硬,橫切面多呈五角星形,稜角處殼較厚,中間呈類圓形空腔。種子橢圓形或紡錘形,長約2厘米,直徑約1厘米;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多數縱皺紋;種皮薄,易剝離;子葉2,黃白色,有油性,斷面有裂紋。氣微香,味微甜。 |
性味歸經 | 性溫,味甘。歸脾經、胃經。 |
功效作用 | 殺蟲消積。屬驅蟲藥。 |
臨床應用 | 用量9~12克,搗碎入煎劑;使君子仁6~9克,多入丸散用或單用,作1~2次分服。用治蛔蟲病、蟯蟲病、蟲積腹痛、小兒疳積。服藥時忌飲濃茶。 |
藥理研究 | 有小毒,可引起呃逆和嘔吐或致瀉。藥理實驗表明,水浸劑或乙醇浸劑在體外對豬蛔蟲有麻痺作用。水浸劑對某些面板真菌有抑制作用。 |
化學成分 | 種子含使君子酸鉀、使君子氨酸、胡蘆巴鹼、1-脯氨酸、1-天冬素、有機酸、脂肪油、白樺脂酸、硬脂酸、油酸、甘露醇、沒食子酸等。 |
使用禁忌 | 服藥時忌飲熱茶,大量服用能引起呃逆、眩暈、嘔吐等反應。 |
配伍藥方 | ①治大人小兒腹內有蟲:使君子(去殼)3克,檳榔3克,雄黃1.5克。上為末。大人每服3克,苦楝根煎湯下。下蟲散) ②治小兒痞塊,腹大,肌瘦面黃,漸成疳疾:使君子仁9克,木鱉子仁15克,為末,水丸,龍眼大。每以一丸,用雞子一個破頂,入藥在內、飯上蒸熟,空心食之。(《簡便單方》) ③治小兒虛腫,頭面、陰囊俱浮:使君子(去殼)30克為末。每食後米湯服3克。(《簡便方》) ④治頭瘡久不瘥:使君子燒令焦,上錫羅為末,以生油調塗之。(《聖惠方》) ⑤治蟲牙疼痛:使君子煎湯,頻漱。(《瀕湖集簡方》) |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