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鳳眼果

fèng yǎn guǒ

鳳眼果
鳳眼果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鳳眼果
藥材拼音 fèng yǎn guǒ
藥材別名 九層皮、七姐果、富貴子、紅皮果、羅晃子、蘋婆果、潘安果
英文名稱 Sterculia nobilis
功效分類 消食藥
藥用部分 來源於梧桐科植物蘋婆Sterculia nobilis Smith的種子。
(動)植物形態 喬木。樹皮黑褐色,小枝幼時略被星狀毛。葉互生,葉片薄革質,長圓形或橢圓形,長8~25厘米,寬5~15厘米,先端急尖或鈍,基部圓或鈍。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披散,有短柔毛;花單性,無花冠,花萼淡紅色,鍾狀,外面被短毛柔毛,5列,裂片條狀披針形,先端漸尖且向內曲,在先端互相黏合,與鍾狀萼筒等長,雄花較多,雌雄蕊柄彎曲,雌花較少,略大,子房圓球形,有5條溝紋,密被毛,柱頭5淺裂。蓇葖果鮮紅色,厚革質,長圓狀卵形,先端有喙,種子1~4顆。種子橢圓形或長圓形,黑褐色。
產地分佈 野生山坡林內或灌叢中,亦有栽培。產廣東、廣西的南部、福建東南部、雲南南部和臺灣。
採收加工 果實成熟時採收,剝取種子曬乾備用。
藥材性狀 種子橢圓球形,黑褐色或暗栗色,直徑約1.5厘米。氣微,味淡。以種子個大,色均勻者為佳。
性味歸經 性平,味甘。歸胃經、大腸經、小腸經。
功效作用 和胃消食,解毒殺蟲。屬消食藥。
臨床應用 煎湯,6~8枚;或研末為散。外用:適量,煅存性研末調搽。主治反胃吐食,蟲積腹痛,疝痛,小兒爛頭瘡。
藥理研究 有增強腸道功能。
化學成分 富含維生素A。
使用禁忌 脾虛便洩者禁服。
配伍藥方 ①治疝痛:羅晃子七個。酒煎服。(姚可成《食物本草》) ②治翻胃吐食,食下即出;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鳳眼果七枚。煅存性,每日酒調下方寸匕,服完為度。(姚可成《食物本草》) ③治腹中蛔蟲上攻,心下大痛欲死,面有白斑:羅晃子、牽牛子各七枚。水煎服。(姚可成《食物本草》)
上一味中藥材: 獨腳金
下一味中藥材: 紅曲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