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安息香

ān xī xiāng

安息香
安息香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安息香
藥材拼音 ān xī xiāng
藥材別名 拙貝羅香、野茉莉
英文名稱 benzoin
功效分類 開竅藥
藥用部分 安息香科植物白花樹Styrax tonkinensis (Pierre) Craib ex Hart.的樹脂。
(動)植物形態 喬木。高6~30米,胸徑8~60厘米,樹皮暗灰色或灰褐色,有不規則縱裂紋。樹枝稍扁,被褐色茸毛,成長後無毛。葉互生,紙質至薄革質;葉片橢圓形至卵形。圓錐花序,或漸縮小成總狀花序,花多,白色。子房半下位。果實近球形,直徑10~12毫米,頂端有細小的喙,外面密被灰色星狀茸毛。種子卵形,慄褐色,密被小瘤狀突起或星狀毛。花期4~6月,果期8~10月。
產地分佈 生於氣候溫暖、較潮溼、土層深厚的山坡、山谷、疏林中或林緣。分佈於雲南、廣西、廣東等地。
採收加工 樹幹自然損傷或於夏、秋季割裂樹幹,收集流出的樹脂,陰乾。
藥材性狀 不規則小塊,稍扁平,常黏結成團塊。表面橙黃色,具蠟樣光澤(自然出脂);或為不規則的圓柱狀、扁平塊狀,表面灰白色至淡黃白色(人工割脂)。質脆,易碎,斷面平坦,白色。放置後逐漸變為淡黃棕色至紅棕色。加熱則軟化熔融。氣芳香,味微辛,嚼之有沙粒感。
性味歸經 性平,味辛、苦。歸心經、脾經。
功效作用 開竅清神、行氣、活血、止痛。屬開竅藥。
臨床應用 用量0.6~1.5克,入丸散。用治中風痰厥、氣鬱暴厥、中惡昏迷、心腹疼痛、產後血暈、小兒驚風。
藥理研究 刺激呼吸道黏膜增加分泌,促進痰液排出等作用。藥理實驗表明,酊劑為刺激性祛痰藥,置於熱水中吸入其蒸汽,則能直接刺激呼吸道黏膜而增加其分泌;可用治支氣管炎以促進痰液排出。吸人時應避免蒸汽的濃度過高而刺激眼、鼻、喉等。外用可作區域性防腐劑,並能促進潰瘍及創傷的癒合。
化學成分 含樹脂70%~80%,主要成分為泰國樹脂酸和苯甲酸松柏醇酯。還含苯甲酸11.7%、苯甲酸桂皮醇酯2.3%和香莢蘭醛0.3%、揮發油、三萜類等化學成分,其中有3-苯甲醯泰國樹脂酸酯、松柏醇苯甲酸酯、香草醛等成分。
使用禁忌 氣虛不足、陰虛火旺者慎服。
配伍藥方 ①治久冷腹痛不止:安息香(研)、補骨脂(炒)各30克,阿魏(研)6克。上三味,搗研,羅為細末,醋研飯為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丸,空心粥飲下。(《聖濟總錄》安息香丸) ②治風腰腳疼痛冷痺及四肢無力:安息香60克,附子(炮裂,去皮、臍)60克、虎脛骨(塗酥炙令黃)60克。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食前,以溫酒調下3克。(《聖惠方》安息香散) ③治男子婦人暗風癇病:安息香(通明無砂石者)、鉛丹各30克。上二味,為細末,入白羊心中血研勻,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空心溫水下。(《聖濟總錄》安息香丸) ④治小兒驚邪:安息香一豆許,燒之自除。(《奇效良方》) ⑤治婦人產後血暈、血脹,口噤垂死者:安息香3克,五靈脂(水飛淨末)15克。共和勻,每服3克,炒薑湯調下。(《方脈正宗》安息香丸) ⑥治卒然心痛,或經年頻發:安息香研末,沸湯服1.5克。(《醫世得效方》)
上一味中藥材: 冰片
下一味中藥材: 石菖蒲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