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消費習慣,從我樹立

2024-02-06 4 [ 說明文 ]

“消費”,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我們能用它來換取物質上的需求。消費一詞,按照威廉斯的說法,其最早的含義是“摧毀、用光、浪費、耗盡”。而現在,它表現出的是一個人的生活質量,一個人的生活志趣,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如果將消費定位在超出生存必需的範圍,這就演變成了“消費社會”。在消費社會里,物價上漲,生活質量下降,自然風景的破壞、生活節奏的紊亂……

“舌尖上的浪費”便是由此產生的。

舌尖上的浪費——中國式“剩宴”

“舌尖上的中國”呈現的是美味,而中國“舌尖上的浪費”是一種奢侈,一種對消費的錯誤觀。據中央電視臺報道,餐桌上杯盤狼藉,滿桌剩飯剩菜,很多人已經對中國式“剩宴”司空見慣。不論是高校食堂還是各類餐館、飯店,每天產生的餐廚垃圾中不乏好的食物,餐飲浪費觸目驚心、發人深省。

“勤拿少取、避免浪費”,說的容易做的難。有關資料顯示,中國每年浪費食物總量摺合糧食約500億公斤,接近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十分之一。

這是一種極大的腐敗,“深省”又要從誰開始?

理性,科學生活

拒絕奢華的浪費,才是理性的消費。記得自己小時候,晚上睡覺害怕,一晚上的燈都亮如白晝,直到睡著了才關。媽媽常給我灌輸開燈也浪費資源的觀念,於是漸漸的,我便將這個壞改正了過來。

小時天真無邪,只記得“節約——從小事做起”,看書時燈都是30秒開著,2秒關上,然後再開,不知為此毀了多少燈。媽媽疑惑不解,問我為何這般?我答:“翻頁的時候又不用開燈!”媽媽哭笑不得。

中小學生沒有收入,但如何“理性消費”呢?我建議購買任何東西,都要有計劃的列個清單,既避免遺漏,又避免重複。對於那些可買可不買的商品,可以呆上半個月,當發現還是對那件或那些東西有強烈渴望時,再買也不遲。對消費意識的薄弱,便是青少年“理性消費”的難點。

加強金錢控制意識,科學生活,避免浪費!

消費權益,誰來維護?

在商場,我們是顧客。

在餐廳,我們是食客。

在電影院,我們是觀眾。

在旅遊中,我們是遊客。

我們無時無刻不是消費者。如何買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

這就需要我們大家一起行動,拿起消費維權的武器,打擊不法商販,讓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營造放心消費安全環境,從我做起;良好消費習慣,從我樹立!

補充糾錯
上一篇: 蟑螂歷險記
下一篇: 美德在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