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普通話,注重標準音

2024-02-06 7 [ 說明文 ]

學習普通話,注重標準音

近看了一些,目前大部分漢語學習者對每一個漢字的發音,往往掌握不好,發出不標準的語音。過去,本人在貢不廣育覺民學校讀書的時候,普通話也不是很好,發音很不標準。後來,因有中國國家漢辦外派的志願者教師援助支教,讓我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發音,和學好標準音的重要性。然後來到了端華學校,更是發現很多同學,也掌握不好漢語的標準音。因此,筆者不得不動筆特寫這篇文章,並不是想讓別人知道或者是向別人公佈自己的普通話標準,而是想對那些還沒掌握好漢語標準音,以鼓勵,推薦一些學習普通話標準音的方法。

大家都知道,學好一門語言需要學習其獨特的發音、詞彙、語法和文字。其中發音即語音學習,是學習第二語言中最初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其跟語言能力的發展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正如著名語言學家魯健驥所說:“一個人只有能夠正確識別語音,才能聽懂別人的話。學生只有掌握了正確的語音,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才能使聽話的一方正確理解他的意思,才能完成交際。”特別是對於將來從事漢語教學和翻譯工作的學生而言,學好語音更是非常重要的。

漢語,她是一種有聲調分明的語言,所以學習她的語音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必須注意這一點,其聲調起著區別意義的重要作用,比如“買東西”和“賣東西”、“馬”和“罵”等等詞語聲調的不同直接影響到詞義的不同和表達意義的不同,所以習得漢語聲調是非常重要的。

記得當年,接受漢辦志願者教師的漢語培訓,使我受益匪淺,而且認識到每一個語音的標準。漢語當中有四個聲調。有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但是因柬語為詞重音的語言,無聲調變化,所以學生在習得漢語聲調時問題很多,主要表現在聽不出,發不準。聽不出不同的聲調,發不準具體的聲調。在實際的學習生活中筆者發現,四聲之中,同學們出現的偏誤有第一聲高而不平穩,沒有持續一段時間;第二聲升不上去,第四聲又降不下去;而問題最多的還是第三聲,總是發不到位,有下無上,戛然而止。聲調相當於音樂中的高中低音,具有一定的音高和音長。第一聲是高平調,起調高而平穩;第二聲為中聲調,由中音往高音升;第三聲為曲折調,先從半低降為低持續短暫時間後由低音升為半高;第四聲為全降調,從高音降到低音。

漢語除了四聲之外,還有一個輕聲。有人將其稱為半個聲調,是因為輕聲音節不是一個完整獨立的聲調,它是失去了這個音節單獨念時所具有的調值,也就是說,失去了這個音節原有的音高變化,讀得輕而短。輕聲具有區別詞性和詞義的重要作用,如“地道和“地道而學生因為對其概念不清,在學習過程中只是一味模仿,又因為老師水平不同,差異很大。實際學習生活中筆者發現學生大多是將本該讀為輕聲的音節,讀成跟前面一個音節的聲調一樣,如“休息眼睛或者採用降調處理。筆者認為學習輕聲的有效方法可以將漢語中常用的無規律的輕聲詞分清楚,如“桌子、我們、這麼、石頭、爺爺”等等,再得知漢語中一些有規律的輕聲詞,如“的、地、得”、“了、著、過”、“嗎、呢、吧、啊”等等。還有,漢語標準音,一般重疊的字都讀成輕聲,如“看看婷婷”(人名聽聽等詞語。

還有,我也發現一些同學,在讀漢字的時候,沒有分清楚每一個字的標準音。也許是不會拼音,也許是不願發出標準音來,我自己也不清楚。比如和不分這一組發音時需要舌尖翹起抵住或接近硬鄂前部。而這一組用舌尖抵住或接近上齒背。大家可以記住每一個字的拼音,在讀的時候要注意它的標準音,這兩組必需分清楚,如“是事師使這幾個字要翹舌讀。有的同學把這幾個字讀的跟下面的幾個字一樣,“四絲死我們要知道,它們的注音是不同的,那麼為什麼要把它們混在一起讀呢?到底分不清是“事”還是“四”。不僅僅如此,我發現很多很多的同學並不是把“是讀成“四而讀成了“sè”或比如“老師讀成“老師或必需把它改正過來。

下面就是“i”和“u”不分。這兩個字不分清楚,會影響它的意義。如“去讀成“氣綠呂旭這幾個字讀的時候嘴巴是圓圓的。而“氣七起這幾個字很容易發出來,不用把嘴巴收圓。

和不分。“全圈勸

初二:林偉才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