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我們一早醒來,先趣車去西安市區的回坊參觀,品嚐當地的美食。之後,我們便出發,前往潼臨,去參觀華清池和秦始皇兵馬俑。在途中,我們嚮導遊學會了一句陝西話“刻瑞馬擦”(意為:快點)。經過了一個小時左右,我們到達了位於驪山北麓的華清池,走進正門,是一個很大的池,聽導遊說,這時進行露天表演的。我們環繞著池水向前走,旁邊的地面上出現了一個建築,上面刻寫了白居易的《長恨歌》。繼續往前走,穿過一座小橋,印入眼簾的是一尊楊玉環的出浴雕像,正矗立在溫泉的泉眼附近,雕像栩栩如生,把人物勾勒的淋漓盡致。
然後,我們參觀了華清池中的幾個池:海棠湯、蓮花湯、星辰湯、尚食湯和太子湯,參觀完這幾個池後,我們在溫泉泉眼中洗手。根據導遊所說這裡的溫泉長年恆溫43攝氏度,水質純淨溫和,屬中性硫酸氯化物鈉型水,富含47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具有較高的醫療價值,特別適宜洗浴。
後來,我們又去參觀了事變的遺址,在那裡我們看到了著名的五間廳,五間廳是西安事變時蔣介石行轅的核心建築,分為侍從室、秘書室、蔣介石臥室、辦公室和會議室。除了進一步充實陳列之外,這裡還展示了三處舊址,其中包括蔣介石的沐浴池、機要秘書室和醫療服務室。
最後,我們又在四周參觀了一圈,就乘車出發,吃過午飯,便匆匆趕往秦始皇兵馬俑,在路上,聽導遊介紹說,秦代兵馬俑於1975年7月10日在省臨潼縣被發現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車停了下來,我們乘坐觀光車駛入了景區,首先,我們參觀了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景區內的工作人員向我們介紹了“鎮館之寶——兩輛青銅馬車”以及其它的一些文物後,就帶領我們前往“一號坑”。“一號坑”為一個東西向的長方形坑,長230米,寬62米。坑中間有九條東西向的甬道,甬道之間以夯土牆間隔。這個坑以車兵為主體,車、步兵成矩形聯合編隊。軍陣主體面向東,在南、北、西邊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擔任護翼和後衛;東面三排武士為先鋒。原本這些傭兵手中都是有武器的,但是後來被項羽拿走了,並燒了這裡,所以當這些兵馬俑被發現的時候,它們已是支離破碎,是經過修復,才按著原來的擺放位置,擺放展出的。這些傭兵面部神態、服式和髮型各不相同,個個栩栩如生,形態逼真。
我望著這些傭兵,心中無限感慨,感嘆那時人們藝術的強盛,那時是需要多少能工巧匠,才能創造出這些那麼令人震撼,令人陶醉的藝術場景啊!接著,我們又去參觀了二號坑、三號坑以及一個空坑——四號坑……
在去往賓館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秦朝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國家?秦始皇到底是怎樣一個皇帝?他是好是壞?秦皇陵裡面是怎樣的?這些未知的秘密一直都在等待我們去揭開它們隱含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