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週六,難得爸爸休息,我們一起去遊玩了拙政園。
拙政園是江南園林的代表,與留園、承德的避暑山莊、北京的頤和園齊名,稱為中國四大名園。
來到大門口,在正門上方看見了有磚雕貼金的門額"拙政園"三個字,穿過洞門,迎面便是蘭雪堂。它坐北朝南,分前後兩個部分。裡面有一幅漆雕的“拙政園全景圖”,從圖上看,拙政園分為東、中、西三部分,現在我們正在東花園。
離開蘭雪堂,就看見了"芙蓉榭",它的前面是一個荷花池,我們來的不是時候,如果是夏天來,滿池荷花盛開,坐在"芙蓉榭"裡,陣陣荷花香飄來,那是多麼的愜意啊!
走過芙蓉榭,就看見了一個像亭子一樣的建築,但比亭子大,從外面看似乎是兩層,但走到裡面看卻只有一層,它叫“天泉閣”。閣內有一口井,據說這個園是在一座寺院的原址上造起來的,這口井也是當時這個寺院留下來的。聽導遊阿姨介紹,欣賞蘇州園林裡的建築物,高的樓閣要仰視。如果站在"天泉閣"的戧角下,凝視飄動的浮雲,會感到樓閣正在藍天中翱翔。我也抬頭試了一下,可惜今天天氣不太好,沒能感受到那份感覺。
我們跟著一個旅遊團一起沿著石子小路向中部走去,東部和中部,是用一條長長的復廊隔開的。開始我還不明白什麼叫復廊,後來聽了導遊阿姨的介紹就明白了,就是一堵圍牆兩邊都有走廊,走廊上有漏窗,透過漏窗可以看到另一個園的景色,我們穿過復廊就到了拙政園的中部。
一走進中部,感覺跟剛才的西園完全不同,這裡有山有水,亭臺樓榭皆臨水而建,有的亭榭則直出水中,真是美極了。許多遊客都在一進中花園的地方拍照,我們也跟著去看,原來這裡可以拍到園外的一座寶塔,它叫“北寺塔”,也是蘇州一處有名的景點,我們也想留影拍照,可惜人太多了,看來只有等往回走的時候再來照了。
我們沿著一個大荷花池走著,邊走邊照像,不知不覺來到一個四面都環水的一座亭子,抬頭一看,上面寫著"荷風四面亭",不用聽導遊阿姨介紹我也知道,這個亭子肯定是夏天賞荷花最好的地方了,聽這名字就知道。上面有一副對聯:"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對照著對聯,我一一找到了拙政園春夏秋冬的景色,真是非常佩服建園的主人。
在邊上的荷花池中有一艘“香洲”。"香洲"的"洲"同"舟"同音,實際上是一座船型建築物,聽導遊阿姨介紹說一般稱為石舫或旱船,在蘇州的園林中幾乎都有這樣的建築物,但"香洲"這艘石舫,集中了亭、臺、樓、閣、榭五種建築種類,非常的了不起。船頭為荷花臺,茶室為四方亭,船艙為面水榭,船樓為澄觀樓,船尾為野航閣。
離開池邊,穿過"別有洞天"的圓洞門後,就來到了西部花園。西部花園給人的感覺就是以建築為主,很密。最大的建築是"卅六鴛鴦館"和"十八曼陀羅花館"。外面看起來是一個屋頂,裡邊是四個屋面;外面看是一個大廳,裡邊分為南北兩個客廳;北面客廳是夏天納涼用的,南面客廳是冬天取暖用的。
我們沿著西花園的水廊往裡走,水波盪漾,好象這條長廊也在動,我興奮極了,可惜天色不早了,我們必須要回家了,拙政園還有許多景點沒來得及細細的欣賞呢,沒關係,以後我還要再來,下次我要選夏天荷花盛開的時候,再來感受當時園主人那份不踏出園門也能感受大自然的心境。
今天我不但欣賞了拙政園的景色,還了解了一些蘇州古典園林的建築構造,真是一舉兩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