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的環保概念

2024-02-06 7 [ 日記 ]

在2012年10月20日的早晨,銅陵日報社的工作者邀請了各個學校的小記者們,一起去銅陵縣西聯鄉石橋鍾自然村那裡,做了一個調查採訪。我們分別上了三輛麵包車,就踏上了這次尋訪旅程,大家一路唱著歌,哼著曲,不一會兒就到了這青山綠水,空氣清新的石橋鍾自然村。

首先,我們認識了這裡的書記———鍾先生,他帶著大家一路介紹,在石橋鍾自然村的周圍有很多小房子,我們不解的向鍾書記詢問後恍然大悟,原來這叫“垃圾屋”,所謂的“垃圾屋”就是存放垃圾的屋子,我仔細地觀察了垃圾屋後,發現了用鮮紅大字印刷的編排號碼,為什麼要編號呢?編號又能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鍾書記一一給我們作了解答,原來編號是為了更方便的清理垃圾,,而作用就是監督清運公司的清理制度,比如:清運公司假如清理的不乾淨或沒有清理,村民們就可以反映然後舉報,這樣就可以使垃圾按照規定的時間清理,這樣不僅保證了村民的生活質量,又樹立了良好形象,真是一舉兩得呀!可是,你又會想:清運公司將垃圾怎麼處理掉呢?這你就問對人了,清運公司將垃圾交給了海螺公司,這些垃圾又分別進行了無害化處理———焚燒,一道道嚴密的程式,絲毫不放掉任何一個微小的有害物質,這讓老百姓們更加放心、踏實了。

我們在鍾書記的介紹中,瞭解到這個村子已有740多年的歷史,如今住著125戶人家,4個村民組,共425個村民,過去的村莊用三個字形容,那就是:髒、亂、差,直到去年才開始整治,環境有了很大的改觀,這樣更方便村民出行了。據說,直到今年六月份才陸續修橋,亮化路燈,建起了廣場和娛樂設施,開拓了240平方米的湖泊,將以前凹凸不平的石子路鋪成了乾淨平整的水泥路,這些都是由人類思想的進步而改變的,我不禁讚歎起來。

一路迎著溪流向前走去,不一會就看見幾個村民,他們好奇的看著我們,最後他們得知我們是來採訪的,熱情的給我們一 一作答,我向一位年邁的老爺爺採訪起來,瞭解到這裡原來非常潮溼,小路泥多,可是因今天的變化,使大家的人生觀大大加強了,所以非常感謝政府的幫助,聽到這裡,大家欣慰的笑了起來。

我們又向小路的盡頭走去,來到了明塘村水鄉文化展示廳,那裡出現了很多新奇的東西,比如:魚鷹船,耙,耖等物品,非常有意義。

然後,我們又向另一個地方出發了。

大概過了半個小時,到了雲霧迷濛,湖水清澈的牡東村壟上聞自然村,這裡的負責人是朱先生,據說整個村子有十個垃圾房,如今正在逐步推廣,從2011年開始就招聘了293個保潔員,擴充套件了465個垃圾池,人們透過牆壁來展現通俗易懂的文化,從一幅幅圖中表現出了提倡和諧社會的精神。

現在村民們開始追求生活質量,從五個方面開始提升:1.綠化

2硬化

3亮化

4美化

5淨化 也是因為這些改變,使村子更乾淨了。

又到了詢問了解的時間了,我們迅速做好了準備。我先採訪了開店的渠女士,原來這美好的生活源於大家的自覺行動,這讓我很是欽佩。隨後,我又向朱所長了解到:現在環境有了這麼大的改觀,都是因為政府的引導和村民素質的提高,才促使村莊變得融洽、和諧,所以大家要更加努力,使生活變得更美好、充實!

這次採訪,讓我懂得了的重要性,加深了我對環保作用的理解,為了讓明天更美好,讓我們一起行動吧!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歡樂谷之旅
下一篇: 智慧比我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