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快樂

2024-02-07 6 [ 讀後感 ]

??一個人的興趣愛好,不是三五日或一兩年時間養成的,它最能體現本人的性格特點、道德修養和學識水平。而且,這種興趣愛好一旦形成,起碼要維持一段相對較長的時間,有些甚至終身相伴,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屆中年,諸事平常,沒有什麼值得特別提及的地方。但從小養成的愛好,卻讓我有了一種獨特的生活體驗,頗多快感。那麼,就說說這種快樂吧!

??先說讀書。這裡所說的讀書,自然不單指上學時所讀的課本。不可否認,課堂以內的知識至關重要,這裡所學的一切差不多是我們每個人以後修身立命的基礎。無論是念小學,還是上初中,領到新課本後,都要反覆翻閱,到老師講解時已不覺新鮮。這時候,一些課外讀物便進入視線。那時,書籍並不豐富,大多屬連環畫之類,但吸引力非常大。哪位同學只要拿來一本小人書,便成了全班學生追逐的物件。有時實在等不及了,大家便圍坐一堆,一人朗讀,其他人或聽或看,也算得一種。這中間,還因為一本課外書籍,引起過一場不大不小的冤案。

??小學五年級的時候,一位同學不知從哪裡弄來一本奇書。書中動物會開口說話,本領高強,人能上天入地,神通廣大,並且配有彩色插圖,與我們平常見到的書完全不同,頗感神秘。其實,用我們現在的眼光看,這本書不過就是外國的童話作品集之類。只是當時的農村小學,不要說學生,就是老師也不曾見過此類書籍。那位同學當然是偷偷拿來的,但在看的過程中,被其他同學發現,出於好奇,大家一傳十,十傳百,全班三十多名同學差不多都翻了一遍,並且成為課餘和回家路上交談的話題。這件事最終被老師知道了,書被沒收,彙報學校領導後,定性為壞書。於是,開始追檢視過此書的所有學生,結果,除過四五個人之外,其他學生全部涉及其中。學校領導大為光火,無線上綱,竟然定性為“小集團”。我當時為班裡的班長,自然成為這個集團的頭目。為了幫助我們認識錯誤,班上連續開會,要求自我檢討。同學們誰也沒料到看一本書會有這樣的後果,因而牴觸情緒很大。先是班主任主持開會,效果不大,後來校長親自督陣,但也好像沒有達到目的。最終這件事不了了之,但年終鑑定時,參與的學生每個人的操行評語裡都綴了一句“搞小集團”的結論。說老實話,對於年齡只有十一、二歲的小學生來說,根本不知道“小集團”為何物,但都很害怕,不敢把通家書給家長看。以後,每每提及此事,大家都感到荒唐可笑。記得我在八十年代初的一篇作文裡曾這樣調侃道:如果深究起來,當初的所謂“小集團”實在是一樁冤案。在全國紛紛糾正冤假錯案的今天,我們的這樁冤案也該平反了吧!

??這件事雖然在幼小的心靈裡留下了不太愉快的記憶,但並沒有因此改變我喜歡讀書的興趣。上中學的時候,學校有圖書室,有專門管理人員,辦一個借書證就可以自由借閱。這期間,我才算接觸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文學作品。當時叫好的《鐵道游擊隊》、《烈火金剛》、《豔陽天》等一大批長篇小說,我幾乎都看了一遍。後來,又從同學那裡借閱了《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古典名著。雖然那時主要是看熱鬧,但卻從此喜歡上了文學。正是翻閱了大量的文學書籍,從那裡汲取了許多營養,才使我的鑑賞能力和寫作水平有了提高,並且影響了我的一生。不過,話又說回來,作為學生,翻閱太多的課外書籍,難免影響到學業。中學時的偏科及以後高考的落榜,恐怕也與此有關。貪讀書的另外一種後果就是視力的下降,也許是當初燈光暗淡,或者是坐姿不當,眼睛近視,看東西模糊,以致配戴了眼鏡,成為同學眼中的殘廢。但總體說來,讀書使我快樂,讀書使我較早知道了書本以外的世界。在某種程式上,讀書還使我有了現在的生活。至今,我仍然保持著讀書的習慣。不論走到哪裡,也不管是哪一方面的書籍,都要翻一翻,看一看。我始終記著一位先哲說過的一句話:學,然後知不足。讀書學習的過程,也就是不斷彌補自己不足的過程。

??再說寫字。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老師在黑板上一筆一劃教我們寫字,凡學生大體都經歷過這一過程。到現在,我仍然認為,一個教師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他所教過的學生。漢字的簡架結構,筆劃順序,是最基本的常識。從接觸最簡單的“山石田土”起,習慣一旦養成,幾乎很難改變,這類例子生活中比比皆是。慶幸的是,我上小學時語文老師寫字的基本功過硬,才使我沒有走太多的彎路。上初中後,課程增加,作業明顯增多,這才是真正提高書寫能力的階段。初中畢業時,班主任老師將我叫到房裡,要我填寫同學們的鑑定評語,我覺得納悶,問老師什麼原因,老師哈哈一笑,說:“你字寫得好啊!”這時,我才從別人嘴裡知道,我的字寫得還算可以。在此之前,我倒沒有刻意練過寫字,只是做作業時寫得較為認真,我想老師肯定的也許是這一點吧。不過,這件事對我鼓勵很大,以後的幾年,我開始注意向別人學習,看見誰的字寫得好,都要反覆描摹幾遍。也正因為這樣,此後班裡辦黑板報、學習園地之類的差事,我幾乎全包了下來。雖然比別人辛苦了一些,但卻是一種實實在在的鍛鍊。

??剛參加工作,經常替鄉政府文書抄抄寫寫。那時,鄉上有幾名幹部都寫得一手好字,其中有一位毛筆字還參加過展覽、得過獎,小有名氣。閒暇之餘,同事們坐到一塊,相互交流,其樂融融。這中間也有過一段小插曲。一天晚上,我已熄燈睡覺,忽然宿舍門被擂得咚咚響,叫聲急促。我嚇了一跳,趕緊穿衣開門。原來是鄉上的一名副書記,手裡拿著一沓材料,說等著急用,叫我連夜抄寫一份,明早交他。我自然不敢怠慢,在燈下熬了幾個小時,將這一份材料抄完。第二天天剛一亮,我即送給這位領導。他看也沒看,只是說:“放下吧。”過了幾天,一位同事無意間談起此事,問我是不是抄過一份材料,我如實相告。他嘆口氣,說:“老弟,以後幹啥都注意點。”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直到幾個月以後,我才知道了實情。原來,這位領導曾答應借考試之機,在鄉上安排一位親戚,不曾想縣上按成績錄用,那位內定的親戚被我取代,領導內心大為不滿,所以想在我身上撒撒氣罷了。我連夜抄寫的那份材料,早就被他丟到垃圾桶裡了。我當時既感到驚訝,又覺得氣憤,沒有想到竟然還有這樣的事情,也從內心小看了這位領導的為人。不過,透過這件事,倒更激發了我上進的信心。幾年後,我又到了另一單位,從事和文字接觸更直接、更密切的一項工作。

??九十年代初,硬筆書法熱席捲全國。我在一次出差途中,偶然見到啟功先生題簽的兩本《中國硬筆書法》雜誌,便當即買了下來。閒時愛不釋手,反覆揣摩。曾經有一段時間,對書法的興趣大增,每天中午和晚上都要寫幾頁鋼筆字,或者臨習幾張顏體字。後來,躍躍欲試,接連向外寄了幾次臨摹的書法習作,參加大賽。沒有想到,有兩幅居然入選,有一幅還得了個佳作獎。這下一發不可收拾,訂書報、買資料,下決心鑽研。儘管天生愚笨,但總算小有收穫,毛筆、硬筆字比原來均有所長進,入選過幾次書展,硬筆書法還參加過中日硬筆書法交流,十多本榮譽證書說明我曾經為此付出過。十幾年下來,我形成了一個習慣,只要坐下來,都愛在紙上寫寫劃劃,而寫的最多的是鋼筆字。有時一張白紙正反兩面劃得亂七八糟,又寫幾個毛筆字,最後疊起來,丟進垃圾箱。這樣做,實在是一種樂趣,而不是要成為什麼書法家。

??我還喜歡體育專案,尤其愛看體育賽事的直播。讀書時,膽小體弱,最頭疼體育考試,別人跑、跳、投擲、打球,樣樣在行,我卻只能旁觀,跑不上兩步,氣喘吁吁;投擲手榴彈,甩出的距離還不及女生,往往招來同學的嗤笑。但奇怪的是,這一現象卻在以後發生了變化,高中畢業後,先當民請教師。小學一般都沒有專職體育教師,而每個班都開設體育課。我一進校門,校長說我年輕,除代四年級的語文課外,全校的體育課就交給我一個人了。推辭未果,只能勉為其難地趕著鴨子上架。早操時,吹吹哨子、喊喊口令,倒還湊合,但體育課教什麼內容呢?一時無從下手,我就先讓學生跳繩、打球,自由活動。一兩週下來,我發現了一點問題:國家早推行第七套廣播體操了,但全校的學生不知還停留在什麼時候。我就從每一個班開始,教他們做新一套廣播體操,學生們的興趣也很高。幾周下來,全校學生全都學會了,還進行了一次表演,反響不錯。時間不長,全鄉要舉辦一次小學生籃球運動會,我自然又得組織。好在學校四五年級學生當中,有很多喜歡打球的,我從中挑選了十名學生,抽時間訓練,按照書本上的內容,講解比賽的規則、強調紀律。比賽期間,鄉中心小學和我們學校的男女籃球隊雙雙進入最後的決賽。但這時候,發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球隊間單迴圈時,都是兩名裁判,而決賽時竟然成了一名裁判。先一天進行的是女子決賽,不一會兒,問題就暴露出來了。誤判、錯判時有發生,更要命的是,裁判有偏袒對方的行為。剛開始,我還能冷靜對待,但後來,我終於忍不住了,向有關人員反映,得到的解釋是,這名裁判是國家級普通二級裁判,一個人完全可以勝任。我一再申辯,但他們始終堅持自己的意見。也許是出於一種激憤吧,我當即中止了比賽,決定棄權,組織者顯然沒有想到事情會這樣,他們覺得有些下不了臺。當時的學區領導找我談話,也是一種指責批評的口氣。但我沒有改變自己的主意,帶著學生離開了比賽場地。回校後,我馬上向學校領導作了彙報。校長聽完後笑著說:“年輕人,好勝心太強了,耍耍事,不要太計較輸贏。以後注意就是了。”第二天,男子決賽時,我賭氣對學生說,場上只練習傳接配合,不要朝籃筐裡投球。沒想到學生們太聽我的話了,到結束,我們的球隊竟然沒有一分進賬,人們對此議論紛紛。當時,不知誰說了這樣一句話:“鄉下小學,不能歧視。”只當了一個學期的教師,我就從事了另一項工作。

我至今頗感詫異,這次偶然事件,竟然成了我熱愛體育的一個誘因。自此,我由一個好靜不好動的人,成為各項體育活動的積極分子。單位舉辦乒乓球、象棋、拔河、籃球之類的活動時,我都積極參加。儘管水平不高,在一些集體專案中多屬板凳隊員,但確實興趣很高。正如報刊上說的,適度參加體育活動,不但鍛鍊了身體、享受了快樂、體驗了除工作之外的另一種心情,同時也是對人生的一大豐富。

??熱愛體育專案的結果,就是成了一名體育迷。現在電視節目多達幾十套,我幾乎鎖定了體育頻道。每到雙休日,只要沒有特別緊要的事情,我都在電視機旁度過。體育新聞、賽事直播、實況錄影,欄目眾多,精彩不斷,足可以大飽眼福。若逢上奧運會、亞運會等重要盛會,各個頻道更是全天候服務,令人應接不暇。體育專案當中,我最鍾情的莫過於足球比賽了。在很多人眼裡,這項活動太乏味了,不但一場比賽時間長達近兩個小時,而且結果還有可能是零比零,有什麼值得看的呢?這正應了一句老話,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從真正看球賽,至今已二十多個年頭了,我不但沒有生出些許厭煩,反而有點變本加厲的味道。因而,中外一些俱樂部、各大明星的名字大都爛熟於心,對一些關鍵場次、精彩鏡頭更是津津樂道。除過電視,還連續幾年訂閱了一份《中國足球報》,工作之餘,反覆瀏覽,其樂無窮,連同事們都感到有些不可理解。在他們眼裡,看書寫字是我的愛好,什麼時候又成了一個球迷呢?每逢有中國隊參加的足球賽,便提前算計比賽日期,唯恐錯過。若逢半夜,也要從被窩裡爬起來,真有點捨我其誰的勁頭。當然,球隊贏了,欣喜若狂;球隊輸了,痛心疾首,有時情不自禁,自言自語,招致妻兒的白眼。可惜的是,中國足球至今未能實現質的飛躍,屢戰屢敗,屢敗屢戰,著實令和我一樣的眾多球迷傷心,以至於出現過“5。19事件”。劉心武先生還專門為此寫過一篇報告文學《5。19長鏡頭》,文筆犀利,引起巨大反響。不過恨鐵不成鋼也罷,大罵狂批也罷,過不了三五日,發誓不再看中國隊比賽的誓言早已撇到腦後,只要有中國隊的身影,球賽照看不誤。近兩年,姚明在美國大紅大紫,所以,NBA便也成了一檔重要內容,關注點又延伸到了國外。因為愛看體育節目的緣故,常常和家人發生衝突。妻子戲謔我,說國家隊應當請我當顧問。我嘿嘿一笑,說,這叫愛國熱情。

??我還是個戲迷。七十年代末,秦腔傳統劇目恢復上演時,真可用觀者如潮、盛況空前來形容。也正是這個時候,我才直觀地認識了什麼是傳統戲曲,它和我所看過的現代樣板戲截然不同。當時雖然是一名學生,但被演出深深吸引,白天上課沒有時間,晚上就跑到露天廣場,擠在人堆裡看熱鬧。因為從未接觸過的緣故,戲中人物的道白、唱詞多半聽不懂,但有三樣印象深刻:一是服裝。演員穿的服裝花花綠綠,寬袍長袖,看起來很感滑稽。還有高底靴子,底下的人看著危險,但演員走起來行動自如,並不顯得吃力。二是臉譜。最惹人注目的就是那些大花臉,各種色彩好像都塗上去了,表演起來威武勇猛,觀眾的目光隨著他們來回移動。三是道具。山川河流,城牆橋堡,樣樣新奇。特別有意思的是,揮揮馬鞭,即為騎馬;推一面車輪,表示坐轎;四個兵卒,代表千軍萬馬。而這時,旁邊恰好就有老者出現,用自己的理解詮釋劇情,等於義務講解,感覺頗為愜意。最早看到的秦腔劇目是《逼上梁山》、《小刀會》,此後,拍成電影的有《火焰駒》、《三滴血》,名家薈翠,演員陣容強大,堪稱精典。從那時算起,我對傳統戲曲由好奇到喜歡,再到痴迷,只要有演出,總要去看一看,聽一聽。有一段時間,還抄錄了一些著名唱段,一方面欣賞唱詞文采,一方面品味唱腔旋律,自得其樂。這些年來,著名演員一茬接一茬,各種形式的戲校遍地開花,演出形式不斷創新,宣傳不可謂不力,雖然有些地方相對火爆,但總體情況還是不太盡如人意。專家學者認為這是全國的一個普遍現象,傳統戲劇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其生存空間相當有限。但不管怎樣,我還是傳統戲的忠實觀眾。從十年前陝西電視臺開闢“秦之聲”欄目起,每逢節目播出,我都在或慷慨激昂,或婉轉纏綿,或詼諧幽默的大秦之聲中度過。此後該欄目又別出心裁,在西北五省區策劃了“戲迷大叫板”,反響強烈,影響深遠。就振興秦腔藝術、培養人才來說,陝西電視臺功不可沒。

??除秦腔之外,我還喜歡京劇、豫劇、黃梅戲等劇種。中央電視臺第十一套節目專門安排播放戲曲,好戲連臺,精彩不斷。《空中劇院》、《名段欣賞》、《跟我唱》等欄目,滿足了不同地區、不同年齡、不同職業戲迷票友的要求,大受歡迎。為了繼承傳統,還對已故藝術家的唱腔採用音配像的形式隆重推出,贏得一片喝彩。正是在這塊天地裡,我才有幸一睹梅蘭芳、張君秋等一代戲劇大師的風采,才知道了許多臺前幕後的感人故事。每當開啟電視機,妻子要看電視劇,兒子要看動畫片,我則既想聽戲劇,又不願錯過體育節目,所以手中的遙控器調來調去,以致引發抱怨。有時,雖然也妥協一下,但心中頗多不快。在這樣的看似摩擦不斷,但最終相安無事中,我痛並快樂著。

??每天早晚或節假日,人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散步、打牌、玩棋、搓麻將,各有所樂,我亦頗多感慨。是啊,有一個特長,多一項愛好,不但生活充實,就是和人交談,也多了一個共同的話題。漫漫人生之中,始終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豈不快哉?

我亂寫的!不好請原諒.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