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中國傳統文化

2024-02-29 5 [ 1500字作文 ]

  懷念,懷念那紅袖添香的溫柔,我渴望,渴望那芙蓉出清水般的清純,我期待,期待那剛出土的戰國編鐘,重新喚醒遠祖的精魂,千年的文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國傳統文化作文,歡迎大家閱讀!

  燈下漫筆——中國傳統文化

  青燈一盞,素紙兩張,又可以對著無盡的綠格子隨意揮灑了,自由的世界無拘無束,天地自在我心中。當幻想中一個個鮮活的面容從古籍中栩栩凸現時,當我把心中一切隱秘的情感託付予他們時,我驚喜地發現,他們至今都沒有停止那優美而典雅的生活。

  當世人在探究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欣賞維娜斯迷人的豐腴體態時,我眼前卻時常出現中國古代仕女的影子,“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蛾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美人如詞,正如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對好詞的評價,不僅“骨秀”更兼“神秀”。凌波微步、月露花影的仕女比起蒙娜麗莎來說,多了幾分纖弱,多了幾許靈秀。

  當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使今天千萬情侶為之昏厥的時候,陸游與唐婉的曲折戀情卻更讓我懷念。當那對被世人奉為精典的忠貞情人雙雙殉情,一了百了時,陸游卻不得不在當初“紅酥手、黃藤酒”的柔情蜜意中苦苦掙扎,“錯、錯、錯”、“莫、莫、莫!”,有相思之苦的感情才有質量,這比起“生要同床、死要同穴”的決絕更讓人回味。

  當我們從早到晚研究English,把和外國人眉飛色舞地攀談幾句天氣引以為榮時,我卻醉心於華語的凝練、簡約、雋永。打個比方吧,華語中的一個“郎”字用英文則要說ahandsomeboywithoutagirlfriend,如果“郎”僅僅是帥氣而沒有結婚的男子,那麼“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英文又怎樣還原這個至情至性的美麗畫面呢?當我們不得不贅語連篇地表達一個簡單的念頭時,唐詩宋詞,是否讓你驚豔,給你慰藉。

  然而今天,華語是否真的到了虎落平陽的境地,我們還能擁有那把華語晤談境界推到極致的陣陣茶香嗎?笑容只能在臉上凝結,心底捲來綿長的慨嘆。

  曾記否?那個屬於中國人的時代——大唐帝國。她是詩的國度,更是中國古代繁榮的頂峰,這使得唐詩以神韻和氣象勝。盛唐是如此的優美而典雅,比起當今歐美強國所炫耀的那種新富赤裸的刺亮,盛唐的語言優勢與心理優勢互為表裡,時時刻刻在提醒人們作為一個偉大帝國的子民所應當具有的尊嚴與驕傲。

  曾記否,唐宋時期外國人爭學漢語,尤其日韓文化,幾乎可以說是中國古典文化的派生。一部日本古典文學著作《源氏物語》引用白居易的詩歌達九十餘處之多,第一回《桐壺》更是有賴《長恨歌》而成立,長時間以來,中國的古典文化,沉浸在近乎虔誠的頂禮膜拜中。

  然而,曾幾何時,歲月悄悄帶走了我們的驕傲,我們陷入了尷尬之中,——一個擁有五千年燦爛文明,特別是語言文化的大國卻至今無一人獲諾貝爾文學獎。儘管李敖說:“我們不為諾貝爾獎寫作。”儘管那僅僅是一個11個瑞典人評出的文學獎,我們可以不在乎,可是,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主諸如日本的川端康成蜚聲世界時,我們的文化在哪裡?我們的驕傲在哪裡?當外國人要到日本賞櫻花、品茶道,欣賞穿著和服,登著木屐的日本女子,並稱之為“東方文化”時,有多少人明白陸游“晴窗細乳戲分茶”的心情,有多少人願意去體味登高時節“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苦楚,而中國人自己又有多少對日本女子的溫良恭順嗤之以鼻,卻在滿街毫無個性的烈焰紅唇中標榜個性。

  個性?一個連自己民族的文化都可以拋棄的人何以談個性?這樣的所謂時尚,無非西方文化的劣質複製。我懷念,懷念那紅袖添香的溫柔,我渴望,渴望那芙蓉出清水般的清純,我期待,期待那剛出土的戰國編鐘,重新喚醒遠祖的精魂,千年的文明。

  可悲的是,不僅地球那邊的外國人,就連我們中國人自己,有幾個人知道我們的文化?有幾個人知道我們的霓裳羽衣,我們的老子、孟子、莊子?有幾個人瞭解寂寞濠梁的含義?又有誰真正領會“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意境?一次與友人閒聊,當我感慨現在的演員演不出一種英雄氣質,當我看到怒髮衝冠、橫眉瞪眼的“英雄們”舉起大刀闊斧,搖搖欲墜時,我說,我想念霍去病,這位27歲就英年早逝的英姿少帥。朋友愣愣地問我:“霍去病是誰?”——我無言以對,當一個人的偶像被人如此發問時,我能說什麼?

  當我們的國產優秀影片《那山、那人、那狗》在國內無人問津時,一位日本商人以800萬買下版權卻在日本狂賺1000多萬。日本娛樂刊物評價:“人、山、狗,獨特的視角,充滿中國文化的氣息。”是否,一定要我們的文化在某個強國獲得認可重視時,我們才會戴起眼鏡重新審視它的價值?是否,只有那艘裝飾華麗,異國情調十足的泰坦尼克號才能賺走我們大把的眼淚而那庭院深深深幾許中寶黛的愛情悲劇就不能在我們浮躁的心底捲起一點點的漣漪?

  我迷失,我彷徨。其實,從某個角度來說,文化是無法融通的,就像你無法想象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如何會寫出一篇關於上流社會紙醉金迷的文章。同樣,就像曹雪芹之於莎士比亞,孔子之於蘇格拉底,孟子之於柏拉圖,荀子之於亞歷士多德一般。也許這個多元的時代會讓他們有了一些跨越時空、國界的聯絡,但是,這樣統一的另一面是絕對的對立,一個簡單的事實即可證明:浩浩蕩蕩的五千年與小河淌水般的幾百年歷史,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等同的。

  我醉心於中國的傳統文化,我流連忘返,我不可自拔。不在乎她是花開在中國而果結在了他鄉,我只沉醉於花的聖潔、芳芬、高雅以及在綻放時淋漓盡致地釋放生命的激情,那是我內心深處最隱秘的願望與追求和渴望燦爛的寫照。

  山那邊鄰國的一位老人說:“你的花的濃郁芬芳裡瀰漫著如今已成夢境的歲月的聲聲嘆息——那已消亡的世界的眷戀情深的哀思,你的輕風裡滿載著已從人類語言中消失的古老的愛的傳奇。

  讓花兒永遠美麗。

  中華瑰寶戲曲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它不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從盤古開天闢地,到如今的現代科技飛速發展,中華文化也從幾千年前的單調,發展到現在的輝煌。

  中華文化,範圍廣闊。傳統學科中的數學、醫學、農學;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火藥、造紙術、印刷術;建築中的萬里長城、阿房宮;繪畫中的中國國畫;文學中的中國古典詩詞、小說、神話、寓言;還有書法、音樂、舞蹈、戲曲、曲藝、服飾、飲食、武術等等,這些絢麗的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已經變得豐富多彩,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之中。而在眾多的傳統文化中,戲劇,無疑是能夠很好地體現中華民族傳統、精神和特色的一項文化。

  戲曲是中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包含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各種因素綜合而成的。它的起源歷史悠久,早在原始社會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長髮展的過程中,經過八百多年不斷地豐富、革新與發展,才逐漸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體系。戲劇的發展可以說是隨著文明的出現就出現了,雖然原始的戲劇很粗糙,也可能稱不上是戲劇,但任何一項文明的發展都是要經歷剛開始的粗糙,才能逐漸得趨於完善的。原始的戲劇為後來完美的戲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戲劇從原始社會發展代中國古代,經歷了一個重大改革。中國古代戲劇因以“戲”和“曲”為主要因素,所以稱作“戲曲。中國戲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戲、元明雜劇、傳奇和明清傳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戲和其他地方戲的傳統劇目在內,它是中國民族戲劇文化的通稱。

  正是從古代的戲劇開始,到如今,戲劇已經成為了一個龐大的,完美的整體。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民族地區的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出現許多改編的傳統劇目,新編歷史劇和表現現代生活題材的現代戲,都受廣大觀眾熱烈歡迎。比較流行著名的劇種有:京劇、崑曲、越劇、豫劇、湘劇、粵劇、秦腔、川劇、河北梆子、安慶黃梅戲、湖南花鼓戲……等等眾多劇種,尤以京劇流行最廣,遍及全國,不受地區所限。戲劇的發展可以說是相當的成功的,有眾多老一輩的藝術家和群眾們熱衷戲劇,希望將戲劇,這項中華的璀璨文化發揚光大。

  然而,戲劇在現在的發展中卻面臨著一個非常大的問題:現代文化的衝擊。隨著老一輩藝術家的漸漸衰老,新一代的年輕人逐漸崛起,現代文化正和傳統文化商討著一個問題:我們兩個,到底哪一個才能站得住腳呢?我曾經看過一個電視節目,記者到街上進行隨機採訪,物件都是一些年輕人,記者一些老藝術家的名字,問他們知不知道,而大多數被採訪者都表示沒有聽過。現在,新一代的文化如浪潮般席捲而來,新一代的偶像受到眾多粉絲的追捧,新一代的歌曲、舞蹈在人群之間流傳。有許許多多的現代偶像的粉絲對中華傳統文化不屑一顧,認為那樣的藝術、文化不適合喜歡追趕潮流的自己;對老一輩藝術家和傳統節目一無所知,認為父母那一代人知道,並不等於他們也應該去知道。這是多麼令人心寒啊!

  當然,我並不覺得追趕潮流不好,我也喜歡新生代的偶像,但是我覺得對於傳統的文化也應該有一定的瞭解。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意識到,現代的文化需要發展,但傳統的文化更需要發揚光大。於是,媒體開始越來越多地把傳統文化向年輕的一代用他們喜歡的方式進行發揚、宣傳,讓更多的年輕人喜歡上了中國傳統的戲劇;新一代的影星、歌星也開始在自己的影片、歌曲中加入中國傳統元素,利用他們自身的號召力,讓更多的年輕一代對戲劇有更多地瞭解,為發揚傳統戲劇獻上自己的力量,畢竟,這些年輕的歌手的老師也是上一輩的老藝術家;而老藝術家們也開始在傳統中融入新元素,是傳統戲劇在原有的基礎上更加吸引年輕人,使年輕人不僅追趕潮流也愛上傳統,對戲劇有更加深入地瞭解。

  現在,也有許多外國人喜歡上中國的戲劇,對中華文化也有深入地瞭解。戲劇,這一中華獨特的文化,正在被更多的人所瞭解,所喜愛。璀璨的戲劇藝術將會在世界的東方放出光芒!

補充糾錯
上一篇: 關於長征精神
下一篇: 寫一件事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