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下,有很多的奇景:有簡樸的瓦房,有綠油的草叢,有堅韌的竹子,有金黃的水稻……
一排又一排的瓦房排列在一起,就像士兵一樣,外表樸素卻精神豐滿。——裡面至今還有人住。
雖然瓦房裡還有人住,但住的大多是一些老人了,——他們在瓦房裡住慣了,不願意住新蓋的房子。於是,做兒女的就為此燒壞了頭,——他們想想法子,勸一下那些“固執”的老人。終於,大多老人都被他的兒女勸得心服口服了,都入住了新家。但是,還是有一些老人堅持到底,說是除非他(她)死了,否則,絕不離開瓦房半步。
除了老人,沒有人能想到他們為什麼如此“執拗”。
因為鄉下這裡經常下雨,所以草長得十分高,而且也十分密。因此,就形成了草叢。在鄉下,到處都有草叢,可是儘管如此,一些小孩對草叢還是抱有好奇的心態。
有一天,我又見到小孩在草叢旁嘻嘻笑,就趁機問了他們:
“草叢有什麼好看的?我見你們整天都圍著草叢看。”
一個小孩就回答道:
“草綠油油的,好看。還有,天曉得草裡有什麼?可能是隻蟈蟈,可能是隻青蛙,甚至可能是條蛇。多麼刺激啊!”
我頓時恍然大悟,我想:對呀!草叢綠油油的,確實好看,而且草很密,裡面興許會住著些動物,這就又有了些刺激感,而小孩正是追求這些的,怪不得小孩對這些草叢如此的喜愛。
除了這些草叢,小孩們更加喜歡的是“竹叢”。——“竹叢”其實就是“竹林”,只是一些鄉下的未讀過書的小孩叫它“竹叢”,因為他們是這樣想的:“草叢”是有許多草的,那麼,許多竹子不就是“竹叢”嗎?
那所謂的“竹叢”有許多,幾乎每一戶人家都有“竹叢”。那“竹叢”裡的竹子都常年青綠,而且還很堅韌。“堅”是因為那竹子很硬,很難砍下來;“韌”是因為那竹子可以彎成“一個圈”,然後一鬆手,竹子又會變成“一條線”。“堅”加上“韌”就是“堅韌”了。
鄉下的小孩都很喜歡“竹叢”,經常來砍竹子,從早上六點開始,一直砍到早上八點才結束。那他們砍竹子幹什麼呢?其實他們是想做一件冷兵器——弓箭。他們聽說過很多故事,其中,最讓他們喜歡的就是“羿射九日”,於是,他們就想模仿羿,想把樹上的果實(我不清楚那種果實是什麼)當成太陽射下來,不過,前提是要有弓和箭。
鄉下小孩的手都很巧,比常年坐紡車前織紡的婦人的手還巧。不出一天,弓和箭都準備好了,——弓非常好看,而且手感好;箭非常堅硬,而且長度適中。
現在,一切準備就緒了,就差射“日”了。
小孩們一個接著一個射“日”——這是為了避免有誰射中,一些無賴的人就會搶功勞,說是自己射中的。可是都沒射中,射啊射,都沒射中,他們不免得有些沮喪,就向一些有經驗的人尋求幫助,可是鄉下根本沒有人會射箭。小孩們也只好放棄了射“日”的念頭。
鄉下的土地很肥沃,將種子種下去,不出幾天,就會發芽,每天只需澆澆水,鬆鬆土,拔拔草,很快就能收穫了。
鄉下有種竹子的,有種高粱的,有種玉米的,有種……但是,我最喜歡的就是那金黃的水稻。
那水稻也不是一下子就金黃色的,原本是青綠青綠的,很好看,就像是活潑天真的少女。過了一些日子,水稻“吃”夠了,顏色也會由青綠變成金黃,水稻已不再是少女了,她已經是富麗堂皇的女皇了。這就是水稻顏色的由來。
最壯觀的景象就是水稻金黃色的景象:那水稻彎著腰,像是弱不禁風,但其實卻很堅強——要不然,水稻又怎麼會挺過這些日子呢?秋風吹拂著水稻,想讓她直起身來,可她已經累壞了,就一直彎著腰,想休息一下,那景象,就像是金黃色的海洋,看似平靜,——那些水稻都彎著腰。實則洶湧——秋風將水稻吹得來回晃動。
小孩子們也喜歡在田地中跑動,特別是喜歡藏在高大的水稻裡,玩捉迷藏,有時甚至要玩到天黑才回家吃飯。但他們的長輩問他們去幹什麼了,他們卻什麼也不肯說,長輩們也就什麼都不知道了。當長輩們一頭霧水的時候,那些小孩都在偷偷地微笑,就像是勝利的戰士。
除了以上的鄉下奇景外,還有其他的,還有更多的……但是太多了,一時半會講不完,也就到此為止吧!
我鄉下的奇景包括這些,但是這些也只是冰山一角,還有更多的奇景隱藏著,待我們去發現。
聽說是有一句名言的,那句名言好像是說:“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希望這些美的“眼睛”可以越來越多,希望這些美的“眼睛”可以超過所有的“美”。——但這是不可能的,“美”是無窮無盡的,是無法超越的,但是,卻可以體驗到,體驗到這所謂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