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化

2024-03-31 4 [ 初一作文 ]

在三國時期,有魏、蜀、吳三個國家。這三個國家為了統一,就相互征戰。公元263年,魏國滅了蜀國。公元265年,司馬炎滅了魏國,創立了晉朝,史稱“西晉”。公元280年,晉朝進攻吳國,吳國國君投降,吳國滅亡。三國時期結束。

司馬炎創立西晉之後,重新設定了諸侯王,導致了“八王之亂”。西晉才建立不久就被拋向了滅亡的深淵。公元316年,西晉被匈奴滅了。

在西晉之後,又有了十六國。公元370——382年,氐族苻堅統一了北方,建立了前秦。公元383年,前秦軍隊在肥水之戰中被東晉軍隊擊敗。公元394年,前秦滅亡。北方再度陷入混亂。

前秦滅亡之後,公元439年,北魏再次統一北方。

其中,北魏孝文帝,非常喜歡漢族文化,為了學習漢族的文化,實行了諸多措施。這些措施也便是所謂的“漢化”。

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鮮卑族的人們都在議論這次的遷都。

人們統統聚在街上,他們都是議論紛紛,有的說遷都洛陽好,也有的說不好。——由於我不清楚鮮卑族的語言,因此,以下所有的對話我都會用漢語。

街上到處有人議論,但是最多人的還是一家餐館,——原來那家餐館為了拉攏生意,就針對“遷都”這一話題開了一個大會,許多人都參加了這次大會。

人們都在這場大會上闡述著自己的看法,而且看法各有不同,甚至於和對方人身攻擊起來。

一個北魏的官員一連喝了好幾碗酒,已經是面色通紅了,他猛地從椅子上站起來,喊道:

“這次啊!咱們的皇上遷都到了洛陽,這件事有一點‘怪’,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這次的遷都是由皇上要求的,皇上一定有皇上的道理。——所以,你們不要亂談了,皇上自有妙計。”

一些人聽了都拍手叫好,還有幾個人和那個官員幹了幾杯酒。

這時,一個20歲左右的臉蛋白皙的女人搖了搖頭,她也站了起來,雙手叉著腰,一臉不屑地對那官員說:

“你是當官的,是皇上的人,是為皇上做事的,當然這樣說哩!倘若你說皇上做的事有幾句不好,你這官就當不了咯!——你個馬屁精,也不覺得害臊!”

官員聽那個女人罵他是一個“馬屁精”,一下子怒了,臉也似乎比之前還要紅,他罵道:

“你個長舌婦!怎麼這麼潑辣?你一個還算年輕的姑娘家竟如此犟,小心將來沒人敢娶你,你就要孤獨終老咯!嗚呼!可憐啊!”

“說什麼“長舌婦”!”女人也大怒了,眼裡還冒著火星,臉也不再白皙了,而是像紅蘋果一樣,“你個心虛的!不過是找個藉口!想蒙過去吧!——還說我犟!我看你才是犟!小心找不著老婆!”

“呵呵,”官員又喝了一杯酒,冷笑道,“不用你操心,我已經有了老婆。”

女人先是愣了一下,然後又大聲地說:

“就算你有了!不出一年!你老婆也會另尋他人的!”

那官員氣得將酒杯打碎了,拿出了自己的劍,用劍指著那女人,憤怒的吼道:

“想找死麼?”

那女人也不甘示弱,仍是叉著腰,她說:

“喲!罵不過就要動刀啊!以為我怕你嗎?——笑話!我還怕你這個雜碎不成!”

說著,兩人就要打了起來。

這時,一個滿臉皺紋的學者站了出來,將兩人推開,他緩緩地說:

“你們不要再吵了。——皇上遷都確實是有他的道理!”

“什麼道理?”在場的所有人都異口同聲道。——他們討論了許久,都還從未有人知道這其中的道理。

“洛陽是不是漢人皇帝經常定的都城?”

“是!”

“洛陽是不是靠近黃河?”

“好像是吧?”

“所以皇上遷都洛陽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為了學習漢人的文化,簡稱為‘漢化’。另一個是為了鞏固黃河的統治。”

“哦!”人們都拍手稱絕,儘管不知聽懂與否。

“可是,”一個大漢問道,“為什麼要‘漢化’呢?”

“我也不清楚,”學著搖了搖頭,嘆了口氣,“反正有用就對了,要不然,皇上幹嘛要耗費力氣搞一個什麼‘漢化’呢?”

這時,那個亮出了劍的官員高興地又喝了一杯酒,對那個女人笑道:

“瞧!我就說皇上這樣做,一定有皇上的道理,你還說我拍馬屁,真傻!呵呵!”

那個女人瞪了官員一眼,然後思索了一番,又問了那一個學者:

“漢人的文化有哪些啊?說幾個來聽聽唄!”

學者也是撓了撓頭,眼睛朝著天花板上看,應該是在回憶。終於,他說道:

“據我研究,漢人的文化包括他們的國畫、書法……”

那女人學識很淺,不明白什麼叫做“國畫”什麼叫做“書法”,就問學者:

“國畫是什麼?書法又是什麼?”

“國畫,顧名思義,就是國家的繪畫。書法,同理,就是書寫的方法。”

“那這可真是個好東西!——漢人的文化似乎都挺好的!”

“不不不,這可不一定,”那學者擺了擺手,“漢人的文化中還有一些不好的,如,‘裹腳’,所謂‘裹腳’就是用布將腳包住,然後……”

所有人聽了都面色蒼白,那官員的酒勁也消散了,人們都很害怕這所謂的“裹腳”。

那女人用顫顫巍巍的聲音對學者說:

“這‘裹腳’是對所有人都用嗎?”

“不是。”

“那是對哪些人用的?”所有人都一起問道。

“是對……”那學者停頓了一下,將眼神望向了那女人,然後才說道:“是對女人用的。”

“不會吧?”那女人聽了嚇了一大跳,然後覺得眼睛一花,就暈倒在地上了。

其實也不只是那個女人暈了,也有一些其他的女人也暈了,——他們都被這種可怕的“文化”嚇到了。

於是,所有的女人都走了,有的是被扶著走的,有的是靠著牆壁走的,還有的是趴著走的……

在場只剩下了男的,可他們並不敢再問學者一些問題了,——他們怕那些嚇人的“文化”。

終於,一個屠夫向學者問道:

“你是怎麼知道這些的?”

“其實我去過漢人那裡,所以就知道了這些‘文化’。而且我有個朋友是當官的,他就告訴了我皇上遷都的原因。”

“哦。”人們都異口同聲道,但卻不再拍手叫好了,只是機械性的捧了一下場。

他們在這種冷清的環境下呆了一會兒,就都散了,連餐館的老闆也提前打烊了。

一切都似乎沒有發生過。

過了些許日子,北魏孝文帝就施行了“漢化”的措施,而且相當嚴,不遵守的,都會受到處理。

人們又聚在那一家餐館,只不過談的問題就變成了北魏孝文帝“漢化”的“對”與“不恰當”——他們不敢說他們的皇上不對,頂多說一句“不恰當”。

之前和官員吵嘴的女人又變得活潑了,她和大夥說:

“我聽了一下‘漢化’的具體措施,裡面好像沒有那學者說的‘裹腳’。”

“那太好了!”所有的女人都像要飛了起來一樣。——這可謂是一個天大的好訊息,至少對於女人來說是好訊息。

“只是,”那女人指了指她的衣服,抱怨道,“這衣服似乎有一點太寬鬆了,穿著不太舒服。”

“確實。”所有人也都有如此的想法。

這時,之前和那女人吵嘴的人喝了一大杯酒,也在抱怨:

“當什麼的官?我為皇上盡心盡力,最後就因為我不想說漢語就把我辭了,還被揍了一頓。——可惡!我連老婆都扔了我。”

“我就說嘛!——不出一年,你老婆就要另尋他人了。”那女人笑道。

“就是你亂說話,你個烏鴉嘴!”那人朝女人吐了一口唾液。

“髒死人了!”那女人叫道,“你能不能有點素質?你自己的事還要怪我!”

“哼!”那人也不再說話,就獨自一人喝悶酒。

之前為大家解釋的學者又出現在大家眼前,他意味深長地說:

“皇上這次搞‘漢化’措施,是有點急了,而且也太嚴了。——這北魏久不了了!唉!”

說完,那學者就拂袖而去了,——沒錯,他穿著的已經是漢服了。人們也是面面相覷了一下,然後就離開了,也沒有人敢去向官府告這一位學者。——他們已經不想多管閒事了。

“漢化”之後,各種階級矛盾激化了,北魏漸漸衰落。

公元534年,正如學者所說,北魏滅亡了。而北魏滅亡的主要原因中,就有一個——全盤“漢化”。

到頭來,也是因為“漢化”毀了北魏。——這並不是說“漢化”不好,只是想說一個道理:好事做過頭了,會變成壞事。

補充糾錯
上一篇: 購年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