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一條愛國路

2024-04-21 3 [ 初一作文 ]

在我眼中,科學可能只是複雜的計算公式,繁密的醫務藥劑,那個“迷倒萬千少男少女”,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的元素週期表,以及神秘的“力量”家族。

但當我尋找了“度娘”這個神奇的東西,才發現科學,是無數的計算公式,精密的科技儀器,浩瀚的天文宇宙,以及神秘的自然之謎。在科學這一條道路上,無數的英勇先烈奉獻了一生的知識,甚至生命;為人類瞭解科學用血肉之軀鋪墊了基石。袁隆平,屠呦呦,鍾南山。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們為國家奉獻的值得人們讚頌。

袁隆平,這位神奇的“魔稻祖師”世界上第一位發明雜交水稻的中國科學家,從事雜交水稻行業已經半個世紀了。當時的中國饑荒,擾亂了多少民眾的心,但是雜交水稻的出現,帶領中國人民渡過那一個特殊的時期。我認為,他堅持不懈,嘔心瀝血,不僅克服了一個個難題,無視一個個流言蜚語,而且最後解決了中國人民的糧食問題,成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為中國的糧食事業做出了一份巨大的貢獻,使中國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糧食大國”。

屠呦呦,一名成功的中國女性代表。她不僅是一名科學家,而且是一名中醫藥界唯一一名獲得過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我覺得用“救世主”來形容她也絲毫不為過。在那個瘧疾肆意傳播的時代,她從中醫視角來對抗瘧疾。這一舉動,救了2億人,就像中國歷史上的“神農”,為了造福人類,辛勤耕耘,在青蒿里提煉出青蒿素。成為中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的華人。為國爭光,為中國女性爭光。即使她沒有博士學位,沒有留洋背景,也沒有院士頭銜,但是她是一名中國人,她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中國。就像老師跟我們說過:“在中國,你以中國驕傲;在世界,中國以你驕傲!”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大家都不會忘記那個蒼老的背影,那個在2003年非典小試牛刀。如今,疫情肆虐,84歲的他老兵出征,繼承父母的志願,成為一位懸壺濟世的醫生。他,就是耄耋之年的鐘南山院士。他在中國最困難的時候挺身而出,站在抗擊疫情的前線,讓中國人民的心不再恐懼;曾在2003年的非典被廣州譽為“抗非英雄”。他,是多麼的偉大啊!即使他84歲高齡,但滄桑的臉上依舊有著一雙堅定的眼睛,他堅信:我們一定會打贏這場防疫戰。他曾說過:“不要到武漢去。”,但是他依舊走了一條生死未卜“逆行路”,這是什麼精神?這是捨身為國而不求回報的精神。用“逆行者”來形容他也毫不為過,但是他說:“我僅僅是一名醫生。”讓我對他擁有無限的崇高敬意。其實剛開始我對“鍾南山”這三個字絲毫沒有印象,但是過了這次疫情,這三個字將深深印在我的心中。

補充糾錯
上一篇: Mother的詮釋
下一篇: 談千古詩人王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