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特別喜歡小鳥,把它當朋友。
有一次,我看到這樣一幅漫畫:地上是一排排的樹樁,天空中幾隻小鳥排著整齊的隊形,向遠外飛去。當時喜歡小鳥的我,望著望著,不覺在房間哭起來。爸爸問我為什麼?我指著畫上的小鳥仍然哭著說:“它們不同我玩了。真討厭。”爸爸指著畫上的樹樁說:“你看,地上的樹都砍完了,小鳥沒有家,它們也要去找自己的家啊。”聽後,我又責怪起那些砍樹的人來。爸爸安慰我:“別哭,等我們把樹栽好後,小鳥又會來的。”
一晃幾年過去了,工人叔叔、農民伯伯們栽的樹長得很茂盛,引來了無數小鳥。縣城街道兩旁,一棵棵楠木整齊地排列著,樹冠成蘑菇形,日夜矗立在街頭,抵抗汙染的侵襲,就像戴著鋼魁帽,身著戎裝待發計程車兵,守衛祖國邊疆一樣。每天早晨和傍晚,無數只小麻雀,在樹上嘰嘰喳喳地叫著,完全不顧行人的存在,忽一陣“轟”的一聲,大群大群地從街這面,竄到街對面去了。
每週末,我總是跟爸爸一起登山遊玩。一進山林,突然聽到“噗噗”兩聲,一對野雞從身邊草叢中驚起,飛到旁邊的小山上去了。當你還在驚呆時,布穀鳥喊著“哥哥,布穀”的清脆叫聲,又讓你回過神來。繼續往前走,一群竹雞很快地在視線裡消失得無影無蹤。當你還未放棄追趕的念頭時,耳朵裡又傳來幾聲“黃婆啦”優美的叫聲。這種鳥的羽毛周身金黃,十分好看,也許它是在自報戶口吧。至於那在遠處喊“兒——背一背”的小鳥,人們就無法看到它的容貌了。那鹹“薅草大婆”的候鳥,白天晚上都能聽到它的問候。那喊“掏溝堵水”的候鳥,也時時地提醒人們注意搶水打田。至於那白天夜晚不停地喊冤的“夠喔……”杜鵑,聽起來心中十分悽慘。還有很多小鳥的叫聲,我無法學會;也還有很多小鳥的名字,我也叫不出來。它們在樹裡真熱鬧啊!它們的叫聲,我真是百聽不厭,那才是真正的天籟。
我常在山林裡玩,常學一些鳥的叫聲,那些鳥也跟著叫起來。我甚至在竹節上打孔,用裹著布的小棍來調節吹的鳥的叫聲。這樣,在山林裡,往往分不清那是鳥的叫聲,那是人用竹節學的叫聲。那時,真是人鳥合一,十分和諧。
小鳥,我的朋友,我們都得感謝植樹造林吧,不然,我怎麼會天天見到你呢,經常和你一起學叫唱歌呢,經常有你陪伴在林中提著籃子拾又大又香的蘑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