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奇略》第二卷·寡戰

寡戰原文

  凡战,若以寡敌众,必以日暮,或伏于深草,或邀于隘路,战则必胜。法曰:「用少者务隘。」

  《北史》:西魏大统三年,东魏将高欢渡河,逼华州,刺史王霸严守。乃涉洛,军于许原西。西魏遣将宇文泰拒之。泰至渭南,集诸州兵来会。诸将以众寡不敌,请且待欢更西以观之。泰曰:「欢若至咸阳,人情转搔扰。今其新至,便可击之。」即遣人造浮桥于渭南,军士赉三日粮,轻骑渡渭,辎重自渭南夹渭而西。十月壬辰,至沙苑,距齐军六十余里。高欢率兵来会。候骑告齐兵至,泰召诸将议。李弼曰:「彼众我寡,不可争也。宜至此东十里,有渭曲,可据以待之。」遂进至渭曲,背水东西为阵,李弼为右拒,赵贵为左拒。令将士皆偃戈于葭芦之中,闻鼓声而起。日晡,齐军至,望见军少,争进,卒乱而不成列。兵将交,泰鸣鼓,士卒皆起。于谨等以大军与之合战,李弼等率铁骑横击之,绝其军为二,遂大破之。

寡戰譯文

大凡作戰,如果是用較少的兵力抗擊較多兵力的敵人,一定要選在日落黃昏時分,或者於草木深處暗設伏兵,或者在隘口險路截擊敵人,這樣作戰必能取勝。誠如兵法所說:“使用小部隊對敵作戰時,務必選擇險隘的地形條件。”《北史》記載:西魏大統三年(公元537年),東魏將領高歡率軍西渡黃河後,直逼西魏華州,因華州刺史王羆防守嚴密難克,不得不轉兵渡過洛水,而駐紮在許原之西。西魏大丞相宇文泰奉命率軍抗擊高歡軍。宇文泰進至渭水之南,所徵諸州之兵尚未會齊,諸將以敵眾己寡為由,請求暫且等待高歡繼續西進而觀察形勢再作決策。宇文泰則反駁說:“高歡倘若進至咸陽,民心將會動盪不安。現在乘其剛到立足未穩,正好可以攻擊它。”於是,立即造浮橋於渭水之上,命部隊攜帶三天口糧,以輕裝騎兵迅速渡過渭水,而以運輸部隊自渭水南岸沿河向西運動。十月初一,宇文泰率軍進至沙苑,距高歡軍僅六十餘里。高歡聞訊立即率軍趕來。騎兵偵察員報告說高歡軍即將到來,宇文泰馬上召集眾將商議對策。驃騎大將軍李弼說:“因為敵眾我寡,我們不可以在平坦開闊之地設陣同敵交戰。從這裡向東十里,有渭水一彎曲處,可以搶先佔領該地以等待敵軍。”宇文泰遂率軍進至那裡,且背靠渭水自東向西列陣,以李弼所部為右翼,以趙貴所部為左翼,命令士兵都把武器放倒在蘆葦之中,聽到鼓聲立即奮起出擊。黃昏時分,高歡率軍到達這裡,看到西魏軍少,所部爭相前進,致使部隊混亂而不成戰鬥隊形。當兩軍即將交戰之際,宇文泰突然擂響戰鼓,其部眾聞聲都驟然奮起出擊。驃騎大將軍於謹等將率主力直撲高歡軍正面,李弼、趙貴率部從左、右兩翼出擊,將敵軍分割為兩段,以正面突擊與兩翼橫擊相結合的戰術,一舉大敗高歡軍。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