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奇略》第二卷·主戰

主戰原文

  凡战,若彼为客、我为主,不可轻战。为吾兵安,士卒顾家,当集人聚谷,保城备险,绝其粮道。彼挑战不得,转输不至,俟其困敝而击之,则无不胜矣。法曰:「自战其地为散地。」

  《晋书》:后魏武帝,亲征后燕慕容德于邺地,前军大败绩。德又欲攻之,别驾韩[言卓]进曰:「古人先决胜庙堂,然后攻战。今魏不可击者四,燕不宜动者三。」德曰:「何故?」[言卓]曰:「魏军远入,利在野战,一不可击也。深入近畿,致其死地,二不可击也。前锋既败,后阵必固,三不可击也。彼众我寡,四不可击也。官军自战其地,一不宜动。动而不胜,众心难固,二不宜动。城隍未修,敌来未备,三不宜动。此皆兵家所忌,不如深沟高垒,以佚待劳。彼千里馈粮,野无所掠,久则三军靡费,攻则士卒多毙,师老衅生,起而图之,可以捷也。」德曰:「别驾之言,真良、平策也。」

主戰譯文

大凡戰爭,如果敵方入侵我境,我方在本土實施防禦作戰時,不可輕易與敵決戰。為使我軍安全無危,鑑於士兵戀鄉易散,應當徵集丁壯,儲備糧谷,保衛城鎮,守險拒敵,斷敵糧道。從而使敵人慾戰不能,糧草不濟,待它完全陷入困疲不堪之時,再出兵反擊它,必定能勝利。誠如兵法所說:“在本國境內作戰的地區叫做‘散地’。”《晉書》記載: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親率大軍進攻駐守鄴城的後燕大將慕容德,魏前軍拓跋章部被後燕軍所擊敗。慕容德打算乘勝再攻擊北魏軍,他的別駕韓進見說:“古人用兵打仗,都是首先搞好戰略謀劃,然後再出兵攻戰。現在,對魏軍不能攻擊的理由有四條,而我軍不宜輕易行動的理由有三條。”慕容德問道:“都是些什麼理由?”韓回答說:“魏軍遠離本土入侵我境,利於在平原曠野與我速戰速決,這是魏軍不可攻擊的第一條理由;魏軍深入我京都附近,已經置於死地必定拚命奮戰,這是魏軍不可攻擊的第二條理由;魏軍前鋒遭到挫敗,其後續部隊必然固守陣地,這是魏軍不可攻擊的第三條理由;魏軍眾多,我軍寡少,這是魏軍不可攻擊的第四條理由。而我軍是在自己國土上作戰,士兵戀鄉容易逃散,這是我軍不宜輕易出擊的第一條理由;倘若出擊而不勝,軍心勢必動搖,這是我軍不宜輕易出擊的第二條理由;我們的護城壕尚未修好,敵人來攻,我無法防守,這是我軍不宜輕易出擊的第三條理由。上述諸點,都是兵家所忌諱的問題。因此,不如憑據深溝高壘,固守防禦,以逸待勞。魏軍從千里之外運送軍糧自然困難異常,而就地解決則現在野外又無糧食可以掠奪。這樣,時間一長,就會因為消耗過大,而使士兵困斃增多。魏軍長時間出徵在外,其弱點就會逐漸暴露無遺,那時我軍乘機奮起攻擊它,便可以取得勝利了。”慕容德聽了韓的一席話後,十分讚賞地說道:“你所講的這些話,真像張良、陳平為劉邦所獻的謀策啊!”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