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扭西捏
dōng niǔ xī niē
be affected and unnatural
“東扭西捏”的成語拼音為:dōng niǔ xī niē,注音:ㄉㄨㄥ ㄋㄧㄨˇ ㄒㄧ ㄋㄧㄝ,詞性: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為人,年代:古代成語,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一:“及至准算與他,又要減你的價錢,准算過,便有幾兩贏餘,要他找絕,他又東扭西捏,朝三暮四,沒有得爽利與你。”,基本解釋:扭捏作態,不爽快。,例句:《史記·管晏列傳》中記載了管仲執政時,曾經有人給他送了一件毛皮製成的袍子,管仲覺得很暖和,但是又覺得太長了,於是就東扭西捏,把袍子的長度弄短了一些,使之更適合自己。這個故事就成了形容人們對事物不滿意時,東扭西捏地加以改變的成語。
拼音 |
dōng niǔ xī niē |
注音 |
ㄉㄨㄥ ㄋㄧㄨˇ ㄒㄧ ㄋㄧㄝ |
詞性 |
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為人 |
英文 |
be affected and unnatural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扭捏作態,不爽快。 |
出處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一:“及至准算與他,又要減你的價錢,准算過,便有幾兩贏餘,要他找絕,他又東扭西捏,朝三暮四,沒有得爽利與你。” |
例句 |
《史記·管晏列傳》中記載了管仲執政時,曾經有人給他送了一件毛皮製成的袍子,管仲覺得很暖和,但是又覺得太長了,於是就東扭西捏,把袍子的長度弄短了一些,使之更適合自己。這個故事就成了形容人們對事物不滿意時,東扭西捏地加以改變的成語。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