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ā gǔ dòu | 注音 | ㄙㄚ ㄍㄨˇ ㄉㄡˋ |
首字母 | sgd | 詞性 | 動詞 |
近義詞 | 豆類、 豆種、 豆粒、 豆子、 豆蔻、 豆角、 豆香 | ||
反義詞 | 非豆類、 非豆種、 非豆粒、 非豆子 | ||
基本解釋 | 1.舊時婚俗。新婦下車﹐有陰陽人持鬥﹐內盛谷﹑豆﹑錢﹑果﹑草節等物﹐口唸咒語﹐望門而撒﹐以破煞神﹐謂之"撒谷豆"或"撒豆谷"。此俗相傳始於漢翼奉。參閱宋高承《事物紀原.吉凶典制.撒豆谷》﹐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娶婦》。 |
撒谷豆是傳統婚姻習俗。流行於黃河、長江流域等廣大地區。迎親時拋撒穀類和豆子的儀式,頗似當今婚禮中的撒花瓣或彩紙屑儀式。撒谷豆一般分兩次舉行。第一次在女方家。女子即將上轎時,便有專人拿盛有谷豆的米或簸箕在花轎四周、裡外、新娘周圍拋撒。第二次在男方家。迎親隊伍回到男方家,伴隨著新娘下轎、進男方家門,都要拋撒谷豆。俗信拋谷豆能辟邪,免除三煞(即青羊、烏雞、青牛三神)等邪魔的危害。谷豆為辟邪吉祥物。表達了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