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tóng qíng | 注音 | ㄊㄨㄥˊ ㄑㄧㄥˊ |
首字母 | tq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憐憫、同情心、同情憐憫、同情同感、同情心理、同情心態、同情心情、同情感、同情心緒、同情心情緒 | ||
反義詞 | 冷漠、無情、無動於衷、無感、無感情、無同情心、無同情憐憫、無同情感、無同情心情、無同情心緒 | ||
基本解釋 | 對他人的不幸遭遇或處境在情感上發生共鳴,並給予道義上支援或物質上幫助的態度和行為。在社會主義社會,人們的同情心集中體現在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之中。是人類一種善良美好的道德感情。 |
同情:漢語片語
同情:薔薇屬月季栽培品種
同情是指對他人的苦難、不幸會產生關懷、理解的情感反應。同情以移情作用為基礎;狹義的同情中常常針對弱者、不幸,而且偏重於同情者本身的情感體驗(意識),但對“弱者”“不幸”的判斷常常帶有過多的主觀成分且考慮到潛意識中情感在行為中的體現,廣義的理解中,同情是一種普遍性的關懷情感反應,無關乎物件的強弱、貧富等,甚至延伸至動植物等物件。
對於沒有反映到意識部分的同情反應,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說的“人們總是更容易同情強者,所以人們炫富而隱貧。”則可作為很好的思考切入點;而在神經學中,同情則被認為與對有害刺激產生的警惕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