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hàn zōng | 注音 | ㄔㄢˊ ㄗㄨㄙ |
首字母 | sz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禪修、 禪理、 禪學、 禪悟、 禪心、 禪境、 禪思、 禪念、 禪定、 禪坐 | ||
反義詞 | 妄念、 紛擾、 糾纏、 紛亂 | ||
基本解釋 | 1.佛教宗派名。又名佛心宗或心宗,以印度菩提達摩為初祖。禪宗之名稱始於唐代。由達摩而慧可﹑僧璨﹑道信,至第五世弘忍門下,分成北方神秀的漸悟說和南方慧能的頓悟說兩宗。但後世唯南方頓悟說盛行,主張不立文字,直指人心,頓悟成佛。禪宗興起後,流行日廣,影響及於宋明理學。 |
禪宗又名佛心宗。教外別傳。禪宗不是漢傳佛教,又不離漢傳佛教,是中國化後的佛教——即禪宗。
《六祖壇經》《五燈會元》等是禪宗的佛經。 《百丈清規》是禪宗的律。百丈禪師認為《瑜伽菩薩戒》和《瓔珞菩薩戒本》雖屬大乘,卻是佛陀根據印度情況而制定的戒律,不便生搬硬套。他根據風情、地理、人士風俗等,博採大小乘戒律中適合中國國情的合理部份,制定出一部新的管理制度,這就是《百丈清規》。
慧能傳承的禪宗,讓中國人知道佛教不從外來,如眾生的佛性本具。得佛心者知佛不從外得,信佛教不從外來。印度達摩西來傳的就是這個心印。慧能指出佛性人人皆有,創頓悟成佛之學,一方面使繁瑣的佛教簡易化,一方面也使從印度傳入的佛教中國化。因此,他被視為禪宗的真正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