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tān pò | 注音 | ㄊㄢ ㄆㄛˋ |
首字母 | tp | 詞性 | 動詞 |
近義詞 | 破損、破裂、破碎、破爛、殘破、損壞、破敗 | ||
反義詞 | 完整、完好、完全、完善、未損壞、未破裂 | ||
基本解釋 | 1.唐宋填詞用語。指因樂曲節拍的變動引起句法﹑協韻的變化﹐突破原來詞調譜式﹐故稱攤破。如《浣溪沙》上下闋的末句﹐原為七言一句﹐句末協韻。樂曲攤開後﹐突破七字為十字﹐成為七言﹑三言兩句﹐改於三言句末協韻﹐別成一體﹐故稱《攤破浣溪沙》﹐以示區別。他如《攤破採桑子》﹑《攤破江城子》等﹐均屬此類。又稱攤聲◇來的曲譜中﹐也有"攤破"﹐與詞的情況有所不同。 2.劃破。 |
亦稱“添字浣溪沙”。實為《浣溪沙》之別體,不過多三字兩結句,移其韻於結句而已,因有“添字”“攤破”之名。雙調,四十八字,上片四句三平韻,下片四句兩平韻。此調五代和凝詞稱《山花子》,《山花子》本唐教坊曲名。近代在敦煌發現的《山花子》調雖字數與和凝詞相同,但為仄韻,所以不能認為是一個詞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