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zǐ zhú | 注音 | ㄗˇ ㄓㄨˊ |
首字母 | zz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紫竹、紫竹筍、紫竹林、紫竹園、紫竹苗、紫竹子、紫竹葉、紫竹簟、紫竹蓆、紫竹棚、紫竹籬、紫竹編、紫竹紙 | ||
反義詞 | 無反義詞 | ||
基本解釋 | 1.竹的一種。亦名黑竹。莖成長後為紫黑色,故稱。可制笙﹑竽﹑簫﹑管﹑手杖﹑幾架等。見《說郛》卷六六引《續竹譜》。 |
紫竹(學名: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ex Lindl.)Munro):竿高4-8米,稀可高達10米,直徑可達5厘米,幼竿綠色,密被細柔毛及白粉,籜環有毛,一年生以後的竿逐漸先出現紫斑,最後全部變為紫黑色,無毛;籜片三角形至三角狀披針形,綠色,但脈為紫色,舟狀,直立或以後稍開展,微皺曲或波狀。末級小枝具.2或3葉;葉片質薄,長7-10厘米,寬約1.2厘米。花枝呈短穗狀,佛焰苞4-6片,除邊緣外無毛或被微毛,葉耳不存在,鞘口繸毛少數條或無,縮小葉細小,通常呈錐狀或僅為一小尖頭,亦可較大而呈卵狀披針形。小穗披針形,長1.5-2厘米,具2或3朵小花;花葯長約8毫米;柱頭3,羽毛狀。筍期4月下旬。
原產中國,南北各地多有栽培,在湖南南部與廣西交界處尚可見有野生的紫竹林,印度、日本及歐美許多國家均引種栽培。多栽培供觀賞;竹材較堅韌,供製作小型傢俱、手杖、傘柄、樂器及工藝品。(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