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1. 亦作“ 針綖 ”。亦作“ 針線 ”。亦作“針線”。1.針和線。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寺塔記下》:“ 太宗 常賜 三藏 衲,約直百餘金,其工無針綖之跡。”《二刻拍案驚奇》卷三:“ 桂娘 也日日無情無緒,懨懨欲睡,針線慵拈。” 林斤瀾 《母女》:“你撕了衣服?這裡有針線,借來使一使吧。”
2. 指縫紉刺繡工作。
唐 白居易 《秋霽》詩:“獨對多病妻,不能理針線。” 宋 姚進道 《青玉案》詞:“春衫猶是, 小蠻 針線,曾溼 西湖 雨。” 清 鄭燮 《範縣署中寄舍弟墨第四書》:“主中饋,習針線,猶不失為勤謹。” 陳殘雲 《山谷風煙》第三一章:“你的針線真不錯,會縫新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