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hóng zé hú | 注音 | ㄏㄨㄥˊ ㄗㄜˊ ㄏㄨˊ |
首字母 | hzh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洪澤湖、洪澤水庫、洪澤湖泊 | ||
反義詞 | 無 | ||
基本解釋 | 中國四大淡水湖之一。在江蘇省西部。水位隨季節變化大,平均水位(125米)時面積為1851萬平方千米。1194年黃河奪淮後,淮河水淹沒原有一連串小湖和窪地逐步擴充套件而成〓底高出湖東地面,為一懸湖”,全靠大堤屏障〓水主要出三河閘進入淮河入江水道。淮河的蓄水庫。魚蟹豐富,航運要道。 |
洪澤湖,中國第四大淡水湖。在江蘇省西部淮河下游,蘇北平原中部西側,淮安、宿遷兩市境內,地理位置在北緯33º06′—33º40′,東經118º10′—118º52′之間,為淮河中下游結合部。原為淺水小湖群,古稱富陵湖,兩漢以後稱破釜塘,隋稱洪澤浦,唐代始名洪澤湖。1128年以後,黃河南徙經泗水在淮陰以下奪淮河下游河道入海,淮河失去入海水道,在盱眙以東瀦水,原來的小湖擴大為洪澤湖。
洪澤湖湖面遼闊,資源豐富,歷史悠久,既是淮河流域大型水庫、航運樞紐,又是漁業、特產品、禽畜產品的生產基地,素有“日出鬥金”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