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服人

[ 民間故事 ]

明朝萬曆年間,衛輝府有個在京城吏部任侍郎的趙明生大人,因為父親剛剛亡故,按照朝廷規制,他要回老家為亡父丁憂。所謂丁憂,就是在老家為去世的父親守孝三年,除非皇上緊急召回,否則不得私自再回京城。

在丁憂期間,很多人前來巴結他,十里八鄉有頭有臉的鄉紳士族、地方名流紛紛登門拜訪,尤其那些還在苦讀的儒生學子,更是打著請教學問的幌子前來套近乎,但都被頭腦清醒的趙明生給婉拒了,只說自己因父親故亡,心緒雜亂,不能待客。話雖這麼說,可他畢竟是朝廷大員,暗中派隨身小廝虎頭三,外出遍查衛輝府的社情民意,並特意囑咐留意附近有無能士賢才。

不多日,趙明生從虎頭三嘴裡頻頻聽到一個叫包圖隆的人,說他學問深厚、為人謙遜,在衛輝府赫赫有名,最讓人稱道的是,聽說他的老母親染病臥床不起,他和衣臥在床榻一側,須臾不離,孝道感人。

趙明生這日早晨又聽虎頭三唸叨這個包圖隆,沉思良久,突然一拍腦袋,似乎想起了什麼,喃喃地說:“包圖隆?對,想起來了,他是十年前的新科進士,被外放在江西任知縣,由於一次翫忽職守,惹惱了當時的首輔大人,被撤職貶回老家。嗯,當時我在吏部還是個小小的主事,但對這個老鄉還是有些瞭解的,文章寫得好,有些才氣。”說完,他便指示虎頭三明日去請包圖隆,從宅子後門領進來,與他會上一會。

虎頭三笑著說:“我與包圖隆大人的管家王吉祥是打小就認識的鄉親好友,我去知會他一聲就行了。大人,除了咱衛輝府的甘、林二老,您還沒請過誰呢,可見沒有什麼人能入您法眼,不知這個包圖隆肚子裡的墨水有幾斤幾兩?”

在後花園見到包圖隆後,趙明生不禁暗暗驚歎,此人氣宇軒昂,舉止優雅。雙方落座,品茶對弈、談天論地,好不暢快。這包圖隆滿腹經綸,談吐不凡,趙明生心中稱奇,從此引為知己,不時便約來促膝長談。漸漸,趙明生便有意無意地談到經邦治國的話題,沒想到包圖隆卻總是閉口不語,只說自己是罪臣之身,不配言及。趙明生笑著勸道:“讀書人自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你一個登科進士,天子門生,怎能心志如此頹然?況且年紀輕輕,斷不可消磨時光。”至於包圖隆說到的罪臣之身,緣於瀆職,趙明生也側面打聽到,當時發洪水之時,他沒有在現場排程指揮,是因為家裡老母親生了急病,情有可原,倒是首輔大人做得有些過於苛刻,不瞭解清楚便罷了包圖隆的官職。

趙明生話裡有了寬慰之意:“我已知曉你當年所謂的失職不過是盡孝,再說前首輔一黨已經被當今聖上肅清,多少被他打壓的賢臣良將重新起用!你要打起精神,萬不可自縛,一蹶不振啊!”

自此,趙明生便萌生了向朝廷建議重新起用包圖隆的心思,可這天他與甘、林二老品茗時,甘老先生和林老先生都不言語,只是捋著白鬚呵呵直笑。再三追問之下,甘、林二老便皺著眉頭說,包圖隆自從罷官回鄉,便沉寂數年,最近卻忽然造福鄉里,遍施恩惠,頻頻與地方名流交往。

趙明生輕輕擺手說道:“您二老都是德高望重的大儒,又在應天書院講授數十年經史,自是洞見頗深。我猜二位是怕包圖隆善行不純,可我和他交談時得知,前些年懼於首輔權勢,只好在家研習聖人之書,現在首輔已倒臺,他出世做些事,自然順理成章。”

甘、林二老不再堅持,只是勸告趙明生舉薦人才,萬不可僅憑几件事、幾句話就匆匆決斷,包圖隆的為人還要假以時日多方觀察。趙明生心中稱是,便暫時壓下了向皇上舉薦包圖隆的奏摺。

這日,趙明生外出時,聽到大家都在議論前村牛刀子和石不怕二人,爭地爭得不可開交,都鬧到了縣衙,但都有一套自己的道理,讓人聽了,根本無法明斷。馬縣令勸二人看在鄰居的份上,各讓一步,別再糾纏了。可二人卻較上了勁,任憑縣太爺把嘴磨破也不相讓半寸。趙明生心想,哪有什麼刁民,無非是縣令無能,只能由著二人胡鬧,庸才啊庸才!

晚上甘、林二老在趙府賞月,聽趙明生提到牛石兩家的爭執,驚奇地接話道:“今日晚些時候,我二人也被請去給他們進行調解,但是他們都像石頭生鐵,針插不進,我們無功而返,慚愧至極啊。”

趙明生知曉甘、林二老是鄉間威望很高的調解人,只要經他們二老出面,沒有調解不了的事情,沒想到卻在牛、石二人身上碰了釘子。

正當他們吃茶時,虎頭三匆匆來報,說林老先生的家人來了,說找他和甘老先生有急事。家人進來後,說牛、石兩家派人請二老明日一早再去化解矛盾。

趙明生笑道:“你們瞧,我猜對了吧,咱們衛輝府哪有什麼不通情理的刁民嘛,這不人家主動請你們去調解,還是想化干戈為玉帛。這樣,明天我和你們一起去瞧瞧,看你們如何以聖人之言讓頑石點頭的。”

“行,既然趙大人要去,我二人自然不敢阻擋,只是這些鄉野村夫的事情,怎敢屈尊,再說大人丁憂期間,還是避嫌為妙,要去還請麻煩您喬裝打扮一下。”甘、林二老好心地提醒。

翌日,趙明生頭戴竹笠,身裹大衣,臉蒙白紗,不時咳嗽幾聲,假裝是患風寒之人,隨甘、林二老到前村牛、石兩家。一切進展順利,甘、林二老還沒說幾句,他們就都給對方道了歉,說自己混賬不堪,都願自讓二尺地,永不再爭,和好如初。

補充糾錯
上一篇: 一幀墨寶
下一篇: 三界公爺養菜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