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三界是毛南山鄉飼養菜牛的創始人。他九歲就沒了爹孃,只好幫人家放牛。他放牛還有“圈地為欄”的妙術。他每天清早把牛群趕到垌場,選好草場,手拿牛鞭在地上畫個圈,就上山砍柴去了。等他擔柴回來,牛群還在他劃定的草場裡吃草,一頭也不會跑出界外。
一天,他趕著牛群來到百草垌。他給牛群劃定草場,拿著板斧上山砍柴去。他一個勁往上爬,爬到一個通天洞,洞裡銀光閃閃。進去一看,有八個人在下棋,一對對下得十分認真。他橫放斧柄坐在一旁,看得入迷。直到太陽落山這些人才放下棋子,破開蟠桃做晚餐。往時,一個蟠桃都破成八片,這次一連破了八個,都是破八成九,八個人覺得奇怪,抬眼見三界坐在一旁,問他:“你做什麼跑到這裡來?”三界照直說:“我原本上山砍柴,路過洞口,看見洞裡銀光閃亮,進來又見你們下棋,看得上癮,不覺過了一天。”
原來這些都是仙人。天上一天,地上已過了很多年。眾仙問三界:“天都快黑了,你還去砍柴嗎?”這時三界低頭望望板斧,斧柄已經朽爛。他說:“斧柄都爛了,還砍什麼柴!”眾仙認為他有仙緣,將蟠桃多出的那份遞給他吃,稱他為“九仙”,邀他同路回仙山去。
眾仙引路走在前,三界跟隨走後邊,走了一程又一程,過了一山又一山,眾仙個個急著登仙堂,三界老是惦念著牛幫。大家來到金剛山,山上林木蒼翠,山間溪水淙淙,景色真是人間少見。三界不覺讚歎,“好清的水啊,正好派用場呢。”眾仙異口同聲應道,“對呀!好洗木耳設齋宴。”三界隨口說,“好洗牛肚打邊爐!”眾仙聽了,停步細看一陣三界,說:“難為是個半仙,至今還想念牛幫,看來難登仙界,請你回凡間吧。”
三界別了仙人,沿著老路返回百草垌,大牛小牛擠滿垌場,數來數去都數不清,樂得他心裡開了花。他仔細觀察發現幾頭牛在爭著吃一種樹苗,走近一看,是莎樹苗。這時他又看見一幫牛搶著吃一叢草,走近一看是竹葉草。這兩樣別的垌場少見,唯獨這裡長得特別旺盛。三界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吃了這些葉和草,牛才繁殖得這樣快,長得這樣肥。
三界把牛趕回村裡,照原來的頭數還給主人,還剩一大幫牛。他留下幾頭自己養,其餘都分給沒有牛的窮兄弟、苦姐妹。三界又從百草垌採回莎樹種和竹葉草子,撒遍山野。從此,百里毛南山鄉,垌垌都變成好牛場。不料,來了一群惡狼餓虎,襲擊放養的牛,損失不小。三界心如刀絞。為了安全,他砌起石牆蓋好欄,把牛關在欄裡槽養。從此,他天天割回竹葉草,一把一把地丟在欄裡給牛吃;採回莎樹葉,切細了用滾水燙軟再拌一些小米、玉米粉和少量生鹽餵牛。這樣精心餵養,比在百草垌放養長得更好了,老牛變嫩,瘦牛變肥,個個毛色光亮,腿壯腰圓。三界槽養的方法,很快傳遍毛南山鄉,家家戶戶都槽養起菜牛來,毛南地方也因此得名“菜牛之鄉”。後人為了紀念三界的功勞,每到五月廟節(又稱分龍節),各村各寨都殺菜牛到三界廟祭奠,還唱起頌歌:“廟節五色糯飯擺中堂,鮮嫩的菜牛肉炒生薑,菜牛肉九呀九里香,三界公的功勞水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