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皇佑元年,有一位進士名叫文同,字與可,劍南梓州人。傳說他八歲在溪邊習畫花鳥,忽然一隻白兔從腳邊跑過。他丟下畫筆去追,白兔就引他進了一片幽靜的斑竹林。一路跑去,只見竹林深處,潺潺溪流旁,有一座嫘祖娘娘廟。文同邊跑邊玩,拿著一片斑竹葉進了廟,抬頭看著嫘祖娘娘笑道:“原來蠶神娘娘像個老奶奶啊!我把這片斑竹葉當花兒獻給她吧。”
守廟老伯不禁笑了,“嫘祖娘娘本來就是一個慈祥的老奶奶啊!你用這一片竹葉做禮物,嫘祖娘娘肯定會喜歡你的!”
打這以後,不知為什麼,小文同居然著魔一般喜歡上了畫竹,每天帶上筆墨和紙張去斑竹林觀竹、畫竹。到他十八歲這年,索性借住在嫘祖娘娘廟,潛心畫竹,這一畫就是大半年。
一天,到了午時,文同覺得口渴,正想去溪邊喝水,抬頭見一個矮矮的白髮老爺爺和他的孫女走過來。老爺爺道:“孩子,我們看你在這裡畫畫半年有餘了。我家的茅屋就在前面溪邊,不妨去坐坐,有粗茶淡飯招待。”
文同看見爺爺的孫女,一身青衣翠袖,面容嬌美,正笑盈盈向他點頭,不禁十分訝異:這竹林深處,平時多見去嫘祖娘娘廟上香的鄉民,卻從來沒有見這女孩子出現。老爺爺見他生了疑惑,便介紹說:“我姓祝,小孫女叫祝婉兒,今年十五歲。婉兒說你畫竹可勤奮了,所以帶我來請你到茅屋坐坐。”
文同不好推辭,便去了老爺爺的茅屋。祝婉兒沏上一壺茶來,那茶湯色澤宛如翠綠竹葉,清香四溢。老爺爺笑道:“這茶叫竹葉青,小呷一口,沁人心脾。”一會兒,婉兒端著米飯上來,配了一盤清炒竹筍,再上一個菌湯。文同十分詫異,如此山野美食難尋!
以後他每次在林中觀竹畫畫,祝婉兒都會沏壺清茶送來,然後靜靜地待在他身旁,並不言語,只看他揮動畫筆。看到妙處,祝婉兒就輕輕拍手稱讚。
春去秋來,轉眼之間又是十年。平時,文同都在竹林中作畫,他喜歡觀察,看斑竹在風中、雨中、陽光下、月光下枝影搖曳,直等想好了才欣然提筆。作畫之餘,文同還要溫習詩詞歌賦,或者拔劍起舞。文同練的劍術,乃是出自蘇門。大名鼎鼎的蘇東坡是他的表兄弟,蘇洵是他的姑父,他學的劍術叫“蘇門三十六式”,所以一般劍客也不是他對手。
第二年夏天,祝婉兒忽然建議:“你的竹畫已經功力非凡,頗有靈氣,不如停一停,先赴京參加秋考,獲取功名。”文同點頭稱是,他也有去參加科考的念頭。
祝婉兒又說:“離鄉之前,你可以在嫘祖娘娘廟外牆畫一幅竹畫,報答廟裡這些年留你借住之恩。”
文同興奮地說:“婉兒這個建議太好了。”他對廟裡的守護老伯說了心意,老伯說:“那就有勞你的神筆了。”
於是文同揮筆作畫,他借陽光映照竹林,在廟門外山牆上作畫。畫作一成,習習風聲裡,便有隻野兔誤奔畫而來。祝婉兒笑著說:“不知會有多少野兔來誤撞呢,你還是在竹林深處添一扇小門吧!”
文同便在畫裡勾勒了幾筆,竹林掩映的紅色院牆上,就開出一扇虛掩的小木門。
婉兒笑著問:“可以進去嗎?”於是上前推門,忽然就閃身而入。文同揉揉眼睛,明明看見婉兒推門進去了,上前摸摸,還是牆啊,但婉兒是怎麼進去的?他不由十分驚奇。
過了一會兒,婉兒喜滋滋地從嫘祖娘娘廟裡出來了,衝文同躬身一拜,道:“謝謝文公子大恩。我終於拜過嫘祖娘娘,得了娘娘御封。若沒有文公子專為我開這扇側門,我可就一輩子進不了嫘祖娘娘廟了。文公子,我們後會有期,到你進京秋考時,我們再會。”
一陣清風,祝婉兒不見了。文同悵然若失,十年的朝夕相處他對婉兒已有了感情。他回到溪邊找婉兒住的茅屋,卻見竹林幽幽,沒有茅屋,也沒有老爺爺。
這夜,老爺爺在夢中對他說:“你的愛竹之心,感天動地,祝婉兒乃是斑竹仙子,我是土地爺。她沒成仙以前,已經修煉近百年,但欲成仙,必須拜求嫘祖娘娘御封。但因為嫘祖娘娘廟那門神百般阻攔,她始終進不得娘娘廟,無可奈何,就求助於我。她先變化為白兔,引你入斑竹林,拿斑竹葉為禮進廟見過嫘祖娘娘,讓嫘祖娘娘知道她一心向善的誠意。然後我們化身為爺孫,住在溪邊茅屋,只為等你幫她。十年裡她誠心助你畫竹,當你的畫得天地靈氣時,她才求你在牆上畫門,這樣才能躲開門神,進去跪拜嫘祖娘娘,得到御封為斑竹仙子,羽化為仙。現在你可專心致志準備科考了,上京時她自會來助你。”
文同醒來,想著婉兒姑娘十年朝夕陪伴,便揮筆作畫,一位青衣仙女躍然紙上。
然而他的斑竹仙子畫,很快招來小人覬覦。劍南道知府王大人身邊有個劍門道長,進言說文同有一幅仙女畫,是斑竹仙子真容,如果得之,可以得到天仙庇護,升官發財。於是王知府馬上召文同攜畫到綿州,意思是要文同獻畫。
不料文同回道:“大人,如果要我另送你一幅竹畫,我不會猶豫片刻,但這幅畫不行,她是相伴我十年的故人知己,不能隨便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