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籃打水

[ 民間故事 ]

劉伯溫以後,朱元璋卻封李善長為正一品的左丞相,劉伯溫只是正二品的御史中丞,因此劉伯溫心有不滿。

這一年中秋節,恰逢李善長的小公子滿月,文武百官備重禮前去道賀。劉伯溫卻是空手前來,看了看小公子再掐指一算,轉身畫了一幅畫做賀禮。大家都圍上來看,李善長高興地跟過來一看:一個圓圈,粗看好似中秋月,細看月上還有許多小黑點,倒像個芝麻燒餅!

李善長莫名其妙:“這不是燒餅嗎?”劉伯溫笑道:“對呀,民以食為天嘛,貴公子有了食,將來定可一步登天!”李善長雖然覺得有些牽強,可又說不出什麼地方不對勁兒。哪知才過了幾天,小公子突生急病夭折了,李善長這才恍然大悟:“什麼一步登天,這分明是說我畫餅充飢,一場空歡喜罷了!”

事後,劉伯溫也覺得自己做得有些過分,正好老家送來了土特產,便帶了一些前去拜望李善長。到了丞相府遞上名帖,門房接過名帖,卻不進去通報,只跟另一個門房搭訕起來沒完。劉伯溫正要發問,手下一個隨從說:“他是等門包。”劉伯溫不懂:“什麼叫門包?”隨從告訴劉伯溫,這是丞相府的規矩,下屬前來拜見,都要給門房塞錢,否則他們就藉故拖延,讓客人在門外傻等。

劉伯溫不信,朝著門房喝道:“磨蹭什麼?還不快去!”門房只得進去通報,可是好久不見出來。這回劉伯溫信了,讓隨從給另一個門房塞了銀子,只見那個門房飛跑進去,很快就跑出來請劉伯溫進去。劉伯溫大怒,現在請進也不進了,帶上隨從打道回府。

轉天上朝,劉伯溫參了李善長一本,說他縱容奴僕勒索官員。朱元璋聽罷瞪了李善長一眼:“你那些奴才真是昏了頭,竟敢要劉大人的門包!”轉臉又對劉伯溫笑道:“宰相門前七品官嘛,跑進跑出的也不容易,就算給他們點兒辛苦錢吧!”劉伯溫鬧了個倒憋氣:明擺了是你朱元璋偏心眼嘛!

朱元璋偏心也有緣故:劉伯溫神機妙算,打天下的時候要重用,讓他在眾幕僚裡坐頭一把交椅;李善長治國有方,立國以後就要重用李善長,所以要封他一品丞相,日理萬機難免對下管束不嚴,點到為止也就算了。

劉伯溫卻不肯罷休,給朱元璋陳述利害:門房憑啥要辛苦錢?還不是因為手裡有權!有了權就有了錢,這些錢還不是民脂民膏!如果不防微杜漸,必定會貪腐成風愈演愈烈……

劉伯溫說得來勁兒,朱元璋卻是一耳聽一耳冒,一看皇上這副心不在焉的模樣,劉伯溫知趣地住了嘴,心裡卻打定了主意:作為負責整肅綱紀的御史中丞,我劉伯溫絕不能聽之任之,我給你抓出個大貪來,看你還怎麼點到為止!

劉伯溫一番明察暗訪,還真讓他發現一個大問題:每到年底,各省布政使來京述職,都要把本省一年的財政收支匯總造冊,交給戶部稽核。哪個省的稽核不過關,主官的考績就不合格,不但升官無望,查出紕漏來還要賠錢治罪。負責稽核的正三品戶部侍郎李福,依仗自己是李善長的妻弟,不管賬目有沒有紕漏,一概是雞蛋裡挑骨頭,想順利過關嗎?拿銀子來!各布政使投鼠忌器:宰相的門房都是七品官,何況是三品侍郎兼丞相妻弟!眾官敢怒不敢言,卻是正中劉伯溫下懷:一石二鳥,就拿這個李福開刀!

拿李福開刀要有證據,劉伯溫知道山東布政使劉忠是個清官,也最痛恨貪官汙吏,便如此這般地修書一封,派人飛馬送到了山東。

補充糾錯
上一篇: 一粒福祿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