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間,在豫西的山區,有一個大財主叫申發財,他家世代經商,富甲一方。然而,花無百日紅,申發財過六十大壽那一年,家裡發生了不小的變故:大兒子經商回來,路過蠍子嶺時遭了匪,不但錢財被土匪頭子杜歪嘴一搶而空,人也被打到斷氣。申發財為了給兒子報仇,在縣官那裡沒少花錢。縣裡也派兵征剿過幾次,奈何蠍子嶺山高路險,易守難攻,每次都失敗,這事也就不了了之。
倒黴的事似乎並沒有消停。申發財的小兒子沉迷賭博,把自己名下的錢輸了個精光後,又一次次拿家裡值錢的東西去換賭資,申發財為此十分氣惱。
話說申發財家裡還珍藏有幾根金絲楠木,那是他大兒子斥巨資買回來,打算給他做一副棺材用的。當時盜匪橫行,偷墳掘墓的案件屢有發生,申發財盤算了半天,還是決定把楠木存放起來,留給子孫。不料想小兒子最近輸急了眼,偷偷打那幾根金絲楠木的主意。這下申發財可真上火了,想來想去,他決定把那些楠木做成傢俱。怕做成傢俱也有可能被渾小子偷去,申發財就給木匠提了個要求:做好的傢俱,必須得“偷不走”,否則拒付工錢。申發財給的工錢挺高,但方圓數十里的木匠師傅看過告示後,一個個都咧咧嘴,走了。後來,還是一個叫劉瘸子的木匠,接下了這個燙手山芋。
這個劉瘸子本不瘸,祖上幾輩都是獵人。有一次他在山裡打獵時突然內急,找了個背風的山坡蹲下方便。哪知道旁邊躥出一隻野兔,撞倒了他擱在一旁的獵槍。槍走火了,鐵砂子彈射出,把劉瘸子的半邊屁股打得血肉模糊。傷好後,劉瘸子走路成了“地不平”,他一氣之下砸了獵槍,再不打獵。後來為了生活,他拜師學了木匠。沒想到他竟是做木匠活的奇才,一看就懂,一學就會,很快成了本地有名的木匠師傅。
劉瘸子帶著十幾個徒弟,幹了兩年多,才把申發財這批活兒做好。其間,中原一帶發生了旱災,糧食的價格一天比一天貴。偏偏劉瘸子帶的那十幾個徒弟,個個都是年輕力壯的大肚漢,一個比一個能吃。申發財不止一次地抱怨過,自己這單買賣算是虧大了。
不過,劉瘸子的木匠活兒做得確實漂亮。他按申發財的要求,做了一張滿雕頂子床,結構精巧,雕工繁複。整個床由床體、床幃、床頂、床踏等數十個部分構成,形狀就像一個巨大的馱轎。床頭的一面是兩把靠背椅,椅子中間有個茶几。又因為這張床是申發財準備和小姨太享用的,在床的另一頭,他還讓劉瘸子做了一個梳妝檯。
劉瘸子借鑑拔步床的做法,把整張床和其他傢俱,都固定在一個用山榆木做成的、方方正正的木踏上面,形成了一個整體,體積像一座小房子。楠木本身就沉,加上那些厚實的山榆木腳踏,就更重了,十個人都抬不動。即便能抬動,也出不去屋門,一般的小賊當然偷不走。更稀奇的是,那麼大的物件,那麼複雜的結構,竟然全部是卯榫工藝,不見一根鐵釘,無論是做工還是樣式,都無可挑剔。
申發財看著心裡直歡喜,但嘴上可沒打算說滿意。他站在腳踏上,這兒摸摸,那兒瞅瞅,忽然想起一個問題:“我要是想給床換個房間,該咋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