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太子
正月的一天,下著大雪,魏汝璽小心翼翼地攙扶著白髮蒼蒼的老父親魏徵走向咸陽渡口。這時,宰相房玄齡帶著一個手提紅漆食盒的僕人匆匆忙忙地來給魏徵送行。
這次為了廢立太子的事情,魏徵直言勸諫惹惱了唐太宗,被逐出長安。
說起太子的事情,那話可就長了。長孫皇后生了三個兒子,大兒子李承乾,二兒子李泰,三兒子李治。李承乾從小患有足疾,走路的時候有點兒跛腳,但是聰明敏捷,深得唐太宗的喜愛,八歲的時候就被立為太子。
長孫皇后在世的時候,對李承乾的管教非常嚴格,那時候李承乾用心讀書,知書達理,為人謙恭,太宗外出巡視的時候,他留在長安代掌朝政,處理軍國大事。長孫皇后去世後,唐太宗對李承乾過分溺愛和寵信,他便放任自流,不再努力讀書了。
魏徵多次勸說李承乾努力讀書,李承乾答應得倒是爽快,可轉身便繼續吃喝玩樂。後來,唐太宗知道了李承乾不務正業,為此大為震怒,就想廢掉他,改立魏王李泰。
說起李泰,他從小愛好文學,唐太宗下旨專門為他建造了一座文學館,讓他召集當時的文人學士,在文學館裡吟詩作賦。
其實,李泰心裡早就對太子之位垂涎三尺,他打著文學館的旗號網羅了房玄齡之子房遺愛等一大批人做自己的門客,謀劃如何登上太子之位。
為此,李承乾和李泰兩兄弟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唐太宗也很苦惱。這一天,唐太宗在朝堂之上故意提起李承乾和李泰,讓文武百官權衡這兩個人的優劣。有的大臣袒護現任太子李承乾,有的大臣擁戴魏王李泰,雙方爭執不休。最後,唐太宗把問題拋給了魏徵:“魏愛卿,你怎麼說?”
魏徵沉吟半晌,對唐太宗說:“太子李承乾雖然驕奢放縱,但東宮不能易主,否則將釀成大禍。魏王李泰聰明好學,卻心思難測,若貿然讓他入主東宮,恐難服眾心。請聖上三思,千萬別給國家和黎民百姓帶來意想不到的災難。”
聽了魏徵的這番話,唐太宗覺得言之有理,只好打消了廢太子的念頭,並且下了一道聖旨,命魏徵為太子太師,讓他教導李承乾。
哪想到,李承乾辜負了唐太宗和魏徵的一番苦心,不僅不思悔改,反而變本加厲,派心腹武將、車騎將軍侯君集的女婿賀蘭楚石,化裝蒙面潛入魏王府行刺。幸虧魏王府戒備森嚴,賀蘭楚石几次都沒能得手,最後失手被擒。
賀蘭楚石被擒之後,還沒等拷問,就乖乖地把李承乾派他行刺魏王的事情全說了,為了保命還說自己願意為魏王效力。李泰轉怒為喜,如此這般交代賀蘭楚石。
話說賀蘭楚石回到太子府之後,竟說動了自己的岳父侯君集,一起鼓動太子李承乾發動政變。李承乾早已不是那個溫文爾雅、運籌帷幄的太子了,與其在太子位上提心吊膽,不如效仿自己的父親,發動一場政變,自己登基當皇帝。
人算不如天算,正當這夥人密謀的時候,已經有人稟報了唐太宗,結果侯君集和賀蘭楚石當場被擒,押入了死囚牢。
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唐太宗,見自己的兒子如今要對自己逼宮,簡直要被氣瘋了。氣急之下,他決定廢了李承乾,另立李泰為太子。
魏徵聽說後,不顧阻攔來見唐太宗,勸說他慎重對待廢立太子一事,言辭十分懇切:“太子謀反的真相現在尚未查明,如果在這個時候立魏王李泰為太子,只怕會引起朋黨作亂,那將後患無窮,請聖上三思而行!”
盛怒之下的唐太宗根本聽不進去魏徵的苦心勸諫,他板著臉說:“朕還有知人之明,朕不是昏聵之人!”
魏徵語氣堅定地說:“老臣看聖上在廢立太子一事上的做法,覺得是浮躁行事,不聽忠言勸諫,根本就沒有知人之明。”
唐太宗頓時勃然大怒:“魏徵,君命如天,誰敢違抗?朕已經決意要廢掉李承乾,另立魏王,難道你不怕殺頭嗎?”就這樣,魏徵被逐出了長安。
見皇帝
魏徵和房玄齡飲完了杯中酒,忽然,聽見路上傳來“嘎吱嘎吱”的踩雪聲,他們抬頭望去,只見一群百姓用手推著笨重的木輪車,肩上扛著沉重的木料,艱難地朝長安城的方向而去。站在一旁的婦人把昨天官府貼出的告示告訴了他們:“京郊的百姓都在忙著到山裡開山鑿石,砍伐樹木,為魏王重新修建宮院。”
魏徵目光凝重,久久不開口說話。房玄齡神色黯然地說:“皇上真的要立魏王李泰為太子,已經命中書省把立魏王李泰為太子的聖旨都擬好了!”
魏徵緊鎖眉頭問房玄齡:“你覺得李泰人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