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放山

[ 民間故事 ]

金龍頂子後崗的棒槌可多了,方圓幾百裡的人都知道。每到挖參季節,人們都成群結夥地從四面八方來這裡放山。

這一年,挖參的季節又到了,老張頭帶著他十八歲的兒子山寶,揹著小米和挖參工具進了山,在一個向陽傍水的地方,搭起了馬架子,支上鍋灶,住下來。

老張頭六十多歲了,花白的鬍鬚,紫紅色的臉膛,精神充沛,挖參可在行呢,經驗就甭提有多少了。山寶是老張頭四十五六歲上得的兒子,還是第一次隨他爹進山挖參,有一點點挖棒槌的知識,還是他爹平常講給他的。

爺倆住下了,山寶開始燒火做飯,老張頭拿了把砍刀,到馬架子附近的一座小山上看看情況。忽然有一隻棒槌鳥唱著歌飛過頭頂,老張頭抬頭向棒槌鳥飛來的方向望著,琢磨著,不時點頭,好像在棒槌鳥飛姿及歌唱中發現了什麼似的,急忙返回馬架子,在河溝邊的一塊臥牛石上蘸著水磨起了砍刀。

山寶做好了飯,喊道:“爹,飯好了,快來吃吧。”

老張頭沒吱聲,用右手拇指試了試砍刀的刃,隨手拽了一把草葉,擦去漿水,走進了馬架子。

老張頭接過兒子山寶遞過來的碗、筷和勺子,先敬了山神和土地神,然後才和山寶匆匆忙忙地吃飯。

飯後,老張頭神秘地、滿有把握地對兒子說:“山寶,剛才我到小南山看了看,猛然一隻棒槌鳥從頭上飛過,我發現這隻棒槌鳥是從大棒槌那裡飛來的,這崗上可能有大山貨,咱爺倆也別瞅著了,馬上就到崗子上去找大棒槌吧。”

山寶一聽他爹說這裡有大棒槌,心裡想,第一次放山就能挖個大山貨可真帶勁,心裡真是樂啊!急忙收拾了傢伙,拿上索撥棍和參釺子,就隨他爹到崗上找大棒槌去了。直到日頭落下山,才一無所獲地走回馬架子。

第二天,爺倆一大早就著露水又去尋找,直到日頭落了山,還是一無所獲地走回馬架子。

就這樣,一個月的時間過去了,不但沒有挖著大棒槌,就是連一苗不成材的小棒槌也沒有看見。吃的東西也快用盡了。

爺倆躺在炕上嘀咕開了,山寶說:“爹,明天早上,咱們回家吧。”

老張頭沒吱聲,不過心裡也在尋思:“回不回家呢?難道是我看錯了,這裡真的沒有?不能!看這裡的樣子,一定能有大山貨。”於是對兒子說:“不能回家,這裡保準有大山貨。就是餓幾天肚子,也一定要把這個大山貨得到。”

第二天一大早,山寶又跟他爹去找大棒槌了。

到了半山腰,老張頭站住腳,回身對山寶說:“你從這邊上去,我在那邊走。到崗頂上那棵老樺樹下會齊。”

於是,爺倆各拿一條索撥棍子,分道尋找大棒槌去了。

不說老張頭如何找法,單講講山寶這邊的事。日頭出來老高了,離老樺樹還有挺遠呢,山寶被露水打溼的衣服緊貼在身上,邊走邊用索撥棍撥著草,用心地尋找著人參。他走著、找著,找著、走著,走上個小山頭,從他右邊過來一個人,把山寶嚇了一跳。只見那人頭上插著一朵紅花,原來是一個年輕的漂亮姑娘。

山寶不好意思地把頭一低,讓過這個姑娘,便又往前走去。山寶到了山頂的樺樹下,已是中午了,他爹早就在那裡等他呢。

爺倆吃著乾糧。老張頭忽然發現山寶好像在想什麼,想要問一問。山寶一抬頭,眼光正好與他爹的眼光碰到一塊兒了,尋思他爹看出了他在想什麼,不覺臉一紅,問道:“爹,這山裡有人嗎?”

老張頭邊嚼著乾糧,邊答道:“除了崗那邊有幾個同行,這邊就咱爺倆,再沒有別人,你看到人了?”

“嗯,”山寶低著頭說,“我在下邊小山頭那兒看見一個姑娘……”

“真的?她是什麼樣的穿戴?”

山寶把他看見的情況說了一遍,老張頭不聽則罷,聽了這話,不由得一拍大腿,說:“糟了,一定是苗大山貨走了……你怎麼沒把她抱住?唉!”

說完,起身和山寶一起回到馬架子。

“唉,咱爺倆沒有財命。好了,快收拾回家吧。”老張頭邊說邊動手收拾東西。

“爹,天都快黑了,還走嗎?”

“走,不走還在這兒幹什麼?”

山寶只好揹著東西和他爹一起往山下走去。

補充糾錯
上一篇: 十年不打自招
下一篇: 忠誠的紫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