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的失蹤者

[ 民間故事 ]

從前,張家口有個姓胡的皮匠,一年到頭總是到草原來做皮活,大夥兒都叫他胡皮匠。胡皮匠心好,收皮張不勒價;做皮活,不多要錢。大夥兒對他也不見外,有啥好吃的都給他送。

有一天,來個騎青牛的老頭,看樣子七十開外。這人到胡皮匠的窩棚時,眼見天就擦黑了。胡皮匠把他留下住在一起。嘮嗑中知道他姓孫,來自山東,到關東找兒子。他倆嘮得挺投緣。可睡到半夜老頭就病了。第二天一早,身子火炭兒一樣燙手。胡皮匠託當地人幫助弄點草藥吃了,燒退了點兒,病仍不見強。有人勸告胡皮匠“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趁老頭病好點兒,趕緊送他走,別惹麻煩。胡皮匠苦笑一下,說:“惹麻煩也得惹了。他病成這樣,送走了,非死在道上不可。”就這樣,胡皮匠像侍候老爹一樣,一侍候就是四十多天,老頭的病一點兒一點兒好了。

門前有個小水塘,是胡皮匠泡皮子用的。老人看他這幾天忙著漚皮子,也沒去找他,就到附近走走。

這天,老人背來半袋東西,趔趔趄趄的。胡皮匠見了急忙過去幫忙,不料老人一栽歪,就掉進水塘裡去了。

胡皮匠不顧一切地腳跟腳跳進水塘,在裡邊折騰了半個時辰,就是沒找到人。上岸來又找了幾個人下去拉大網似的找個遍,仍然沒有蹤影。

這節骨眼兒,皮子也熟好了,到起窖的時候了。他想也好,把皮子起出來更好找。

起出了皮子,又找老人,依然沒有蹤影。他覺著也真怪,怎麼腳跟腳跳進塘裡就找不到了呢?這時他一眼看到牛槽子那裡,牛也沒了。他更覺得蹊蹺。心中暗想:嗯?這老人難道有點邪門歪道?

這時,他想到起出的皮子還在水塘邊上堆著,得收拾一下。可他一搭手,就覺出不一樣。

這些年,他有塊心病,就是漚泡的皮子總是硬撅撅的不好使。起初認為沒泡到時候,可是再多泡一下,就有點過頭,皮子不頂用了。

這回皮子漚得怎麼這麼柔軟?忽地腦袋一轉,老人背的那袋子裡裝的什麼?老人是從那片不長草的地方轉悠回來的。他到那兒一撒目,那裡的土被颳了一層。他明白了,老人背的是硝土,熟皮子要用硝(後來人們把這硝起名叫“皮硝”)。

這之後,又找了一天,仍沒找到老人。胡皮匠不找了,知道這老人不是凡人,是來點化自己的。一想到他是山東人,姓孫,腿腳不好,騎青牛,猛然想到了皮匠的祖師爺孫臏,胡皮匠跪到地上咚咚咚磕了仨頭。

補充糾錯
上一篇: 禍端的由來
下一篇: 神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