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董家橋

[ 民間故事 ]

一、

扶風縣與岐山縣交界處,有一條大深溝。靠扶風縣境內的溝這邊,有個小村莊叫殷家莊,這殷家莊就像一塊小小的補丁,點綴在大深溝邊沿上。

北宋時期,距離殷家莊不遠處,有座過溝的木橋,叫董家橋。別看這橋架在兩縣交界處的荒溝上,卻是通衢大道,一頭連著扶風縣城,一頭通往岐山、鳳翔、九成宮,每日行人往來,車水馬龍。

按說,這座橋架設在殷家莊,應叫殷家橋,可為什麼要叫董家橋呢?相傳,那時候,這橋頭上居住著董龍、董虎兄弟倆,一個外號叫“盤地龍”,一個外號叫“坐地虎”。這兄弟倆有個妹妹名叫董鳳,嫁給了縣衙門裡的都頭,仗著這勢力,董家兄弟就像他們的名字一樣,如龍如虎,踅跳順臥。他們霸佔了橋頭,將大橋改名為董家橋,又在橋頭開了一家車馬店,生意很是紅火。

這一天,車馬店進來了一位客人。這位客人青春年少,彪壯英武,滿面紅光,目光炯炯,周身上下穿戴講究,手裡提著一個籠子,裡面裝著一隻松鼠。

這個籠子有多精緻、有多金貴暫且不說,單說籠子裡面的那隻松鼠,就非同一般。那松鼠,脊背花花綠綠,花得鮮豔,花得惹眼,籠子是圓筒形的,有框架,可轉動。松鼠踩著籠子跑,籠子就飛快地轉動起來,籠子上繫著一個小小的鈴鐺,松鼠跑,籠子轉,鈴鐺響,聲音響亮清脆,吸引來一眾人圍觀。

這小青年正是趙匡胤,人雖小,卻有雄心壯志,心想著要治亂世、理太平,將來要幹一番大事業。他為了遮人耳目,就裝扮成一個提籠玩鳥、掐貓逗狗的紈絝子弟,表面看是無所事事、遊山玩水,實則是想觀世事、察民情。

這天,趙匡胤從寶雞附近的箭括嶺下來,一路過鳳翔,經岐山,來到董家橋,準備到扶風縣城安歇。

當他路過殷家莊,走到董家橋車馬店門前時,聽見車馬店大院裡吵吵嚷嚷。循聲望去,只見幾個大漢吆喝著,推推搡搡,將一個衣衫襤褸的乾瘦老頭兒趕出大門,那老頭兒摔倒在門外大街上。

老頭兒跌跌撞撞,從地上爬起來,踉踉蹌蹌爬到門口,呼天搶地地哭喊:“英兒!英兒!我要我的女兒!你們還我英兒,還我英兒──”

這哭喊聲一時間招引來許多人駐足圍觀,趙匡胤混在人群裡,不動聲色。

圍觀的人群中,有人詢問乾瘦老頭兒是何緣故如此悲傷?乾瘦老頭兒抽泣著,斷斷續續說出情由。

二、

原來,這老頭兒是從甘肅逃難到陝西扶風來投親的,不料親戚病故,父女兩人在這裡舉目無親,只好流落街頭乞討。車馬店的二掌櫃董虎看到這姑娘生得長脖兒、細腰兒,身材苗條,雖未梳洗打扮,卻如芙蓉出水,有幾分姿色,於是就打發人從中說合,想娶她做三房姨太太,還熱情招呼著父女兩人住進車馬店。雙方說定二十兩銀子作為彩禮錢,又寫了一紙人錢兩清的字據。

誰知,這董虎竟然心懷叵測,寫了字據不付錢,虛錢實契,就來娶人。

父女倆不從,董虎就強霸硬箍,威逼英兒與他圓房,英兒拼死抗爭,董虎惱羞成怒,將英兒囚禁起來,又將老頭兒趕出車馬店。

老頭兒一邊哭訴,一邊“英兒,英兒”地叫喊女兒的名字,眾人聽罷,交頭接耳議論起來。

正在這時,只見幾個大漢吆喝著分開圍觀人群,牽著一頭毛驢朝車馬店裡趕,毛驢的背上,馱著滿滿的兩筐木炭。一個滿臉被木炭塗抹得烏黑的壯年漢子,死命抱住毛驢的脖子,斜著身子不讓毛驢前行。只見那幾個彪壯漢子,圍著毛驢,前面拉的拉,後面趕的趕,還有兩個人不住地用皮鞭抽打緊抱毛驢脖子的黑臉漢子,吆喝他快放開手。

那黑臉漢子被這夥人打得鼻青面腫,卻就是不肯鬆手,嘴裡一個勁兒大喊大叫:“我不賣給你們,我不賣!青天大白日,強盜搶劫啦!”

這時,從大門裡出來了一個五大三粗的胖漢,滿臉橫肉,銅鈴眼,絡腮鬍,下巴一歪大聲吼道:“嚎什麼嚎?誰是強盜?”這胖漢,就是車馬店的店主董龍,聽見門外吵嚷,就趕了出來。

黑臉賣炭人見董龍喝問,就分辯說:“我這兩筐木炭已經談好了買主,人家定錢都給了,這幫人卻硬下手,強行趕驢,把我強拉硬扯到這裡,不是強盜是什麼!”

絡腮鬍的董龍眼睛一瞪,大聲吼道:“少囉嗦,別人給你的錢少,我給你的錢多。快把毛驢往院子裡牽,卸下木炭就給你錢。”

黑臉漢子說:“上一次也是說卸下木炭就給錢,結果一個錢都沒給,還捱了一頓打,今日說啥都不進你這院子去。”

董龍笑道:“不進去?還由著你啦?快往裡拉!”說完大手一揮。

身邊的打手們見主人這手勢,立馬三下五除二,將緊抱毛驢脖子的黑臉大漢拉到一旁,罵罵咧咧,將毛驢趕進車馬店。黑臉大漢哭喊著攆進大院,那董龍使個眼色,打手們就閉上大門,驅散了圍觀的人群。

這半晌,趙匡胤站立在街邊,目睹著車馬店門口發生的這一切,心裡暗想:這賣木炭的黑臉漢子進去會不會捱打?董龍當真不給他錢?還有,乾瘦老頭兒的女兒現在怎麼樣了?她被囚禁在哪裡?是活著還是已經死了?

趙匡胤越想越著急,越想越生氣,按他這脾氣,沒見到的不平事,不知道也就罷了,可是一旦見到了,就決心要弄清楚這些事。他想了又想,心裡頭有了主意。

趙匡胤上前叫開了大門,說是要住店。門口立刻跑出一個招呼客人的門房先生,上七眼下八眼地把趙匡胤打量了一番。

門房見眼前這位客官,周身綾羅綢緞,手裡提著金貴的鼠籠,肩上斜挎著一個沉甸甸的小包袱,一看這人就非同一般,定是有錢的主兒,立馬堆出一臉笑容,殷勤招待,小心伺候,揀車馬店最好的房間讓趙匡胤住下,又殷勤地沏茶斟酒,打水洗塵,安頓停當後,這才笑嘻嘻告退。

卻說趙匡胤住下後,懷揣心事,出了房間,閂了門,上了鎖,來到大院裡,裝作信步溜達,暗暗觀察動靜。

這個車馬店,院子很大,靠後面有一道月亮門,將整個大院分為前後兩院,前院房舍鱗次櫛比,後院情景如何,卻不得而知。

趙匡胤正在徘徊疑惑,忽然看見地上有一個顯眼的毛驢蹄印,再仔細一看,毛驢蹄印朝後院的月亮門方向去了。

趙匡胤心裡暗想,這一定是剛才那位黑臉漢子的毛驢留下的。正好這時從後院傳來一陣毛驢哭嚎似的叫聲,趙匡胤就順著地上的毛驢蹄印,朝後院走去。

快到月亮門前時,看見門旁邊掛有寫著“來客止步”的牌子,趙匡胤就斜著身子,探頭向後院裡面觀望,果然看見那頭毛驢就拴在一棵碗口粗的榆樹上。

趙匡胤舉目四望,看見後院比較空曠,房舍也零零星星,雜草亂樹叢生。而在雜草亂樹中間,只有一條細細的小路,通往最後面的一排低矮的房舍。看來這後院平日很少有人進出,卻為什麼要將毛驢拴在這裡?

趙匡胤正暗自思忖,忽然聽見從最後面那間低矮的房舍裡隱約傳來女子嚶嚶的哭聲。趙匡胤心想:莫非那乾瘦老頭兒的女兒就被囚禁在這裡?還有,毛驢拴在這裡,可那賣木炭的人此刻又在哪裡?

趙匡胤正想閃身進月亮門看個究竟,不料回頭一看,只見前院裡有人進進出出,而且還有兩個人站在不遠處,目光正瞄準他盯著呢。一見這光景,趙匡胤只好迴轉身子,踩著細細的小徑原路返回,心裡想:先回房歇息,等到天黑後再作打算。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摸花娘
下一篇: 酒蟋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