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請“神醫”
清朝康熙年間,密州枳鎮丁家寨出了一位“神醫”丁善仁。丁善仁出身書香門第,自小聰慧過人,過目不忘。十三歲考中秀才,家人滿心希望他將來能金榜高中,誰知他卻對《本草綱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家對面有一家藥鋪,兩家相處甚好,他一有空就往人家藥鋪裡鑽。只要有人前來求醫問藥,他都會湊上前去弄個明白。如果坐堂郎中得閒,他就會纏著問這問那。久而久之,有些簡單病症,不待先生開口,他竟能在一邊口述藥方。先生覺得這是一位奇才,就找到他的父母,提出收他為徒。為了說服他的家人,先生用一個病號當堂試驗。一番診斷後,先生和丁善仁各自開出藥方,兩方對比,竟然絲毫不差。
丁家父母豁達仁善,雖然對兒子寄予厚望,但也覺得行醫為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於是就答應了。從此以後,丁善仁如魚得水,除了跟師父學習外,還博覽群書,年紀輕輕,就學到了一手高超的醫術,被當地人稱為“神醫”。
這年深秋的一天晚上,丁善仁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驚醒。他知道這是誰家有緊急病人需要救治,於是一骨碌從炕上爬起,穿上衣服走出門來。
月光下,三個彪形大漢牽著四匹馬候在門外。一個身材魁梧的絡腮鬍趨向前來說道:“丁先生好,家主有一個病人,派我們來請你過去診治。”
丁善仁問道:“請問你們是哪裡人?給什麼人看病?病人得的是什麼病症?”
絡腮鬍冷冷地說:“具體得了什麼病,我們也不清楚,我們只管請人。”
丁善仁救人心切,儘管聽他們說話的口氣不像善類,還是答應了。他回到屋裡,對夫人說要出趟遠診,就帶上藥箱出了門。
有人把丁善仁扶上馬背,然後用一塊黑布蒙上了他的眼睛,就打馬出發了。這哪裡是請人治病,怎麼像是綁票?他不由驚慌起來,十分後悔答應出診。可是,此刻去留已經由不得他了,只能任憑人家擺佈。
二、疑難症
丁善仁騎在馬上,只覺得道路顛顛簸簸,前行的速度也時慢時快,憑感覺知道他們走的是一些荒僻的小路。折騰了很久,才終於停了下來。他被人扶下馬,揭下眼罩,發現在一座大宅院裡。絡腮鬍命他在院子裡等候,自己進了內堂。此刻,太陽已經正中,也就是說,從家裡出門到現在,至少已經過去了六七個時辰。
很快,從屋子裡走出一個看著還算和氣的中年男子,見了丁善仁一邊拱手作揖,一邊招呼著:“幸會幸會!請到您這樣的名醫,犬子有救了。”不用說,這就是絡腮鬍口裡的那位主人了。
“不敢當。”丁善仁客氣地回應。
“裡面請!”主人拱手相讓。
這個主人雖然看上去溫和,真實身份卻是一夥江洋大盜的山大王。平日他們隱居在深山老林裡,晝伏夜出,圖財害命。最近幾個月,為了給他的兒子治病,才帶了幾個頭目住在鬧市區的四合院裡。平時他們大門緊閉,輕易不出門。一旦打聽到哪裡有好的行醫先生,也是白天踩點,晚上去請。請到人後,黑布矇眼,即使路途再近,也要七彎八拐,把人弄得暈頭轉向才行,再用同樣的手段送走。哪知道,先生找了不少,病不但沒有治好,反而越來越重。最近他們打聽到二百里之外的丁善仁醫術高超,便用同樣的手段把人弄來。
醫者父母心,丁善仁治病救人心切,來不及喘口氣,就迫不及待地問:“病人在哪裡?”
主人客氣地說:“有勞您了,請吧!”一邊前頭帶路,一邊說道,“犬子自小體弱多病,這兩年越發嚴重。久仰先生大名,遠道把您請來,失禮之處還請莫怪。若是您能藥到病除,一定重重謝過。”
躺在炕上的病人是個十二三歲的少年,臉色黃中帶黑,骨瘦如柴,腹部隆起如鼓。
主人說:“孩子,爹給你請來了天底下最好的先生。你的病很快就會好的。”
少年眨了眨眼,兩滴淚珠從眼角滾出……
丁善仁向前俯下身來,拉起了病人的手,感覺病人的脈沉實而細微,幾乎摸不到了。再看他舌苔黑黃,目光呆滯,他斷定,這是肝病晚期,已經無藥可救。他輕輕放下了病人的手,走出房間。
主人緊跟在後,忐忑不安地問道:“先生,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