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暗戰

[ 民間故事 ]

身為大宋朝的邊城守將,李鼎這些天一直枕戈待旦,西夏王朝大舉侵犯就在旦夕之間。可奇怪的是,儘管對手不停地調兵遣將,卻又一直按兵不動,也不知他們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晚上,辛勞了一天的李鼎正在睡夢中,忽聽得有人大叫:“有賊!”

示警銅鑼隨即“咣咣咣”急敲起來,暗夜裡分外驚心動魄。李鼎大驚,一個鯉魚打挺從床上一躍而起,直奔書房。

他一邊奔跑,腦海裡一邊不停迴旋著一個念頭:軍力佈防圖千萬不能出差錯,書房鑰匙只有自個兒有,應該沒事兒……

書房到了,早有貼身衛士掌起燈,李鼎一見之下頓時倒吸一口涼氣:書房的格子扇窗已被撬開!開門再一看,存放佈防圖的櫃子空空蕩蕩!

李鼎這一驚非同小可,隨即大聲下令:“關閉帥府,沒我命令一隻蒼蠅也不得飛出!五步一人,十步一崗,若讓賊人逃脫,定斬不饒!”

這佈防圖可是大軍命脈所繫,前天剛得到樞密院千里加急回覆,同意李鼎的作戰計劃,現在大軍都已按計劃佈防到位,要是讓西夏軍得到,無疑是滅頂之災。重新設防耗資巨大、耗時太長,已根本不可能。如果弄丟佈防圖,被朝廷怪罪下來殺頭事小,大軍受損事大。

但願賊人還沒有出帥府。想到這裡,李鼎高聲叫道:“是誰先發現賊人的?”

一個年輕的衛士連忙跑過來,應道:“將軍,是我。我當時正巡邏,發現有黑影翻出將軍書房,可惜賊人身手敏捷,加之距離太遠,在下一時追趕不及,這才大聲示警。請將軍治屬下守護不力之罪。”

李鼎擺擺手:“恕你無罪。我問你,就你猜測,那賊人出了帥府沒有?”

年輕衛士一聽,斷然搖頭說道:“剛才將軍命令下得及時,院牆又如此高,我相信賊人根本沒時間逃出帥府。”

李鼎滿意地點點頭,隨即再次喝道:“傳令下去,立即徹查帥府,任何人不得阻撓。即使本將軍內宅也得搜,務必找出那賊人!”

這一鬧騰直到天亮,各路人馬陸續來報:甭說屬下房間、將軍內宅,連廚房、花園、茅坑都掘地三尺了,仍然是一無所獲。另外,帥府院牆也並沒有攀爬痕跡。

李鼎一夜未眠,聽到這裡,他既欣慰又擔心。欣慰的是因為關閉帥府及時,佈防圖應該還在府內,賊人一時半會兒無法送出去;擔心的是,一日找不到佈防圖就一日如坐針氈。可是,賊人是誰?那要命的圖又到底藏在哪兒?

一晃過了兩天,李鼎把個帥府守護得鐵桶似的,連廚子外出買菜、丫鬟採購脂粉都得搜身,依然毫無所獲。

就在這時有人求見,來者不是別人,是李鼎在邊城結識的一位布衣朋友洪秀才。李鼎練兵守防之餘偏愛吟詩作賦,時間一長就結識了這位洪秀才,兩人志趣相投,關係十分密切。

這位洪秀才是個屢試不中的落第秀才,後來索性斷了功名之念,在邊城開了家古玩字畫店,不想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古玩店生意一日日紅火起來,一時間倒也錦衣玉食,悠閒自在。

兩人在書房外間見面施過禮後,洪秀才拿出一幅字,說道:“李將軍,這是小可日前在機緣巧合之下得到的一幅字,是前朝大名家的手筆。小可是什麼人,一落魄之人而已,哪有福分專享此等神品,想來想去,邊城之中只有將軍福厚,所以特來送給將軍一觀。”

李鼎聽了展目細望,果然是前人真跡,神妙異常,可他卻搖搖頭,說:“洪兄,東西倒還不錯,只是小弟此刻哪有心思賞鑑。再說,如今西夏人對我大宋邊疆虎視眈眈,我邊城軍民即使一個銅板也得用在刀刃上,哪還有財力從事這風雅之事?”

洪秀才聽了,一臉理解地點點頭,又隨口聊了幾句,忽然一抬頭,驚喜地叫了起來:“將軍這幅字是幾時收得的?可否讓與在下?價錢嘛,但憑將軍說了算。”

原來洪秀才看到牆上掛著一幅字。李鼎一聽啞然失笑,說:“洪兄這回看走眼了,這只是一幅無名氏的塗鴉而已,哪能賣錢?”

洪秀才卻沉吟著搖頭說道:“非也非也,我瞧這字雖無落款,但筆力遒勁,大巧若拙,定是哪位名家所作。即便不是,就算是在下為我大宋將士做出些微薄貢獻好了。將軍,我出一千兩紋銀,可行?”

李鼎聽了一喜,險些一聲“好”字就脫口而出了,卻忽然心頭一動:洪秀才從事字畫行當多年,眼力如炬,他肯出此高價,難道這字真是前朝高人所作?那樣的話只賣一千兩銀子可就太虧了,不行,我得慎重行事。

想到這裡,李鼎故作矜持地說道:“這個嘛,多謝洪兄美意,容我再想一下。”

洪秀才聽了不再堅持,拱手告別。他一出門,李鼎就再次仔細審視起那幅字來,可越看越覺得一般。這字只是一週姓幕僚偶爾路過一個字畫攤時隨手買下的而已。那周姓幕僚說,將軍的書房四壁空空,太素淨了,不如掛幅字增添一絲儒雅之氣。李鼎本是個無可無不可的人,當即也就答應了。

現在洪秀才出此高價到底是什麼意思?難道是變相行賄於我嗎?他又為什麼向我示好?

正沉思著,忽聽得外面一陣喧譁,李鼎惱他們打斷了思緒,喝問道:“何事喧譁?”

早有管家揪著一個人過來稟報道:“啟稟將軍,我抓住了一個內賊。”

補充糾錯
下一篇: 失子迷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