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秤

[ 民間故事 ]

1.做秤

肅寧知縣成蔭是花錢買來的這個官兒。上任之後,他就想著辦法要把錢撈回來,再著著實實地賺上一筆。他在肅寧地面上轉了一圈兒之後,心就拔涼拔涼了。肅寧這地方極是苦寒,百姓困苦,百業凋敝,實在找不到撈錢的路子。他帶來的師爺宋風也是個愛財的主兒,腦瓜子活絡,鬼點子多。

宋風眨眨小眼睛說:“老爺,這賺錢的路子,我已經找好了。”

原來,這幾天,宋風也沒閒著。成蔭是坐著轎子,差役開道,到縣境內各處去考察民風,瞭解民情,那做的是官面文章。他則裝扮成過路之人,四處走走看看,終於讓他看出了門道兒。這肅寧雖是北直隸一個極其普通的小縣,以種糧為主,沒啥稀奇,但卻有一樣特產,在河間府裡聞名遐邇,那就是秤。這賺錢的文章,也就要從秤上做起了。說到這裡,宋風賣上了關子,閉口不說了。

成蔭何其聰明,眼珠兒一轉,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一拍手,興奮地說道:“本官明白了!本縣做秤的共有幾家?把他們家中主事的都給我找來。”

宋風忙著說,做秤的只有一家,就是城中三街上的王家。王家世代做秤,到了現下,主事的名叫王大成,今年五十多歲,卻是個犟種,這事兒跟他說,十有八九要吹燈。該怎麼辦,他還真沒想好呢。

成蔭一愣,而後惡狠狠地問道:“他就不怕我的板子嗎?人是苦蟲,不打不行。走,咱們先去探探路子。如若肯聽話,咱就給他點甜頭兒;若是不肯,哼,就別怪我對他不客氣了!”他換上便裝,叫宋風前面帶路,就奔了三街。

他們趕到王家的時候,王大成正帶著徒弟林五烤制木料。這秤桿通常都是用木棍做成,遇潮則彎,遇幹則裂,遇冷而縮,遇熱而漲,這些都會影響到稱重的精準。做出一杆好秤,就要克服掉這些缺失,那就要看做秤師傅的手藝了。王家這手藝已歷百年,傳到他這輩,那更是爐火純青。宋風喊過他們來,把成蔭介紹了。王大成忙著帶林五跪倒行禮。成蔭假惺惺地把他們扶起來,小聲對王大成說,有話要單獨給他說。王大成就引著他們二人來到堂屋裡,讓林五接著烤制木料。

進了堂屋,關上房門,成蔭就從袖袋中掏出一錠銀子,放到王大成手上,小聲說道:“給我做十杆斤五錢(一斤缺五錢)的大秤。”

王大成慌忙跪倒,一迭聲地說道:“小民不敢,小民不敢……”

成蔭一瞪眼睛,壓低聲音,厲聲質問道:“怎麼,連本官的話都不聽嗎?”

王大成連連叩了三個響頭,然後抬起頭望著成蔭,決絕地說道:“做秤做的乃是祖制與良心。莫說是縣太爺說話,就是知府大人、皇上說話,小民都不敢違了祖制、昧了良心。小民早已在祖師爺跟前發過誓了,若是敢做昧心秤,就要天打五雷轟,死了也要下地獄,萬世不得超生。大老爺,請你放過小民吧。”

成蔭見他真是犟種一個,頓時怒從心頭起,當時就要發火兒。還是宋風冷靜,忙著制止了他,小聲說道:“大人,莫要著急,此事宜長遠考慮。”成蔭強壓下火氣,一甩袖子,轉身出了門,見四下無人,小聲對宋風說:“你想個法子,先給他一頓板子,讓他嚐嚐本官的厲害!”

補充糾錯
上一篇: 四海鹽謠
下一篇: 樹根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