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白馬的汗

[ 民間故事 ]

日從山上出來。

兵馬進入古勒野地,汗看見太陽的兩旁有紅綠兩線相交如門,緊隨人行。天現黃色,人的臉面也隨之淡黃。他下馬,率眾向那光線叩拜。光線便停留下來,不再隨人。汗給眾將士訓話,我本為人,但我教育後代信仰蒼天。為何要信蒼天?因為天地公正,有法度。大家抬頭看,天地之間那麼遙遠,風霜雨雪日月輪替,四季從不相違。我們順乎天道,天必佑我!如天佑我,什麼樣的敵人我們都能戰勝!我們是天命所歸!

將士們歡呼,歡呼汗如日月一樣光明。

汗有自己的兵法:

順者以德服,逆者以兵臨。

汗制定了三條軍規:

設宴,不設凳子,席地而坐。如在山野。

出征打仗,兵吃炒麵,馬食草飲水。誰的馬不肥,勒令返回。

野外宿營之地冬天設柵,夏天挖壕。柵與壕內放馬,壕與柵的外側打銅鑼,依次傳遞骨箭巡邏,外敵進不來,內部的人與馬出不去。次日早上可快速起行。

汗本人披明甲,乘大白馬,馬名雪團花。砍一頭活的白牛的腰,從馬上向天際拋灑牛的鮮血。領兵的貝勒及眾將士俱皆歡騰。張黃蓋,吹喇叭,吹嗩吶,敲鑼打鼓,鳥禽不至的荒僻地方,上萬的兵士騰起征塵。

攻城備戰,各營傳鑼,擊鼓,整旗,分翼,吹著法螺進攻。攻城,汗有令,先入城的人不記功,因為一兩個人入城必有傷亡。先拆開城牆的人,必須等各處都拆完了牆,聽到吹響法螺後,再一起進攻。

城垣上的兵向城下投下大石頭,滾下圓木,投火射箭。兩軍對射出的箭如同急風捲雪,蜂穿花叢。

汗立於城南山坡上觀戰。他派人給城主送去一封勸降信,信中的每一句話都是精準打擊——

你是察勢明理的聰明人。兩軍對戰,刀箭不認人,如果你被不長眼的箭射中,必死。人死了,後悔還有何用呢?

汗又下令,不奪女人穿著的衣服,不奪男子帶的弓箭。

大勢已去,城內回話說:你們的兵眾像密林的樹、湍急的水,你們的甲冑就像十二月的雪和冰,我們的兵如何能抵抗?

於是投降。汗獲一萬俘虜,編五百戶帶回汗城。

汗的女真語名字叫努爾哈赤,譯為野豬皮,又譯為一個像野豬一樣勇猛的人。他經歷過萬千槍炮,無懼生死。每一次打仗,漫天飛舞的槍炮從汗的身邊閃過、落空。

汗曾單槍匹馬入烏拉河,洶湧的河水沒了馬的前胸。大軍壓境,三次為婿七次立誓又七次背信棄義的布佔泰乘坐小船至河心求饒,請求汗撤兵。汗不直接回答,反問,這條河有不結冰的道理嗎?

汗下令少數兵丁在烏拉河畔砍樹,佯裝造大刀船,自己聲東擊西,率大軍摧毀了烏拉城附屬的數十個山寨,班師回朝。部下不解,為何不一舉攻下烏拉城?汗問,你能一斧子砍倒一棵大樹嗎?要用刀和斧一點兒一點兒慢慢砍,最後倒下必為大勢所趨。我毀其所屬村寨,斷其糧谷,枯乾其血脈,區區一座城池,靠什麼獨存?

兩年後,汗一聲令下,大軍進剿,殲滅烏拉部。

凱旋,汗半路突然下令全體將士就地休整,養馬,暫不歸家。將士們有情緒了,征戰日久,誰不想回家?!於是紛紛向汗闡述理由:眼下人疲馬乏,回家後可以給戰馬搭建涼棚,讓馬有個陰涼的地方休息,再以好草飼餵,馬很快就會養肥。而兵士們在休養生息之餘,還可以修理好受損的兵器。

汗動怒,這是六月暑天,我們已連續行軍作戰二十日,從這裡回家,還須幾日才能到達。在暑天走這樣遠的地方,人能扛住,馬能行嗎?我決定了,全體將士就地安營紮寨,飼養軍馬。八月還有一戰。

也有人圖謀偷偷回家。汗早已在扎喀關設了卡,沒有汗的印文,馱有財物的兵馬會被攔截,沒收全部財物。將士們回不了家,憋屈。汗不聲不響,派人把將士們的女人統統接到界凡山。竊笑,這與你們回家有什麼兩樣?

擺酒設宴,相聚盡歡。將士們心滿意足。

兩個月養精蓄銳,戰馬肥壯,甲冑、鞍髻、弓箭、槍和大刀已修好,眾將士在汗的帶領下如猛虎下山,再贏八月之戰。這一仗打得酣暢淋漓,汗像高飛於空的雄鷹一樣叫天吖地,意氣風發:戰爭之道,除深謀遠慮,還有什麼呢?

明天啟六年(1626年),努爾哈赤兵敗寧遠。

補充糾錯
上一篇: 塬頭路
下一篇: 南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