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山這地方是塊寶地。東面產紅泥,燒製磚瓦;西面產黃泥,築牆搭屋;南面產白泥,是抹牆的好東西。
泥山鎮有一戶人家,姓鄒,就父女倆。
父名鄒喜有,有絕活,能用泥山的泥燒製出各種小動物來,惟妙惟肖,人稱鄒泥匠。
女兒鄒小英,唇紅齒白,一個絕色美人兒。可惜,天生一條腿長,一條腿短,走路一高一低的。鄒泥匠的心思全在小英的身上。
他的手藝,泥山鎮沒有人會的。也有好些人用泥山的三種泥捏出好多東西來,可燒不出來。裝進爐裡的坯子挺好的,燒出來卻不成型,白費勁兒。
有人想跟鄒泥匠學藝。
鄒泥匠說:“我不收徒弟。我家祖訓,傳男不傳女,我沒兒子,就此罷了。”
小英15歲那年,家裡來了一個孩子,眉清目秀的,透著一股機靈勁兒。
孩子跟鄒泥匠說:“我叫修水,今年16歲,想跟您學手藝。”
鄒泥匠問:“這活兒累,你受得了?”
修水答:“我不怕!我能吃苦。”
鄒泥匠又問:“幹這行的,需要15年出徒。5年和泥,3年捏弄,5年看火候,2年上釉彩,你能行?”
修水答:“我活到老學到老。”
鄒泥匠接著問:“你家裡捨得?”
修水就哭了:“我沒家了。”
鄒泥匠看看小英。
小英說:“爸,看修水多可憐,你就收下吧。”
鄒泥匠想了想說:“這樣吧,你先在這裡住下,給我打下手,管吃住,以後再說。”
自此,修水跟著鄒泥匠去挖紅泥,挖黃泥,挖白泥。
鄒泥匠說:“紅泥黏度大,黃泥瓷實,白泥含沙多,三種泥和在一起,才能燒製出好的泥物來。”
5年一晃就過去了。
修水和泥、揉泥、摔泥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修水長得越發俊秀,英子看修水的眼神就生動了。
鄒泥匠悄悄地問小英:“咋樣?修水還行?”
英子的臉紅了:“爸,你就好好教他吧,行不行看他的造化。”
鄒泥匠把修水叫到身邊說:“和泥這道關你過了。我告訴你第一個秘方,你要記住,紅泥6份,黃泥2份,白泥1份。不可亂了,不可對外人說。”
以後,所有泥坯的活兒,修水都能幹了。
鄒泥匠說:“泥物的捏弄,就讓英子教你,沒有秘方,就是心細、手巧。”
英子手把手地教修水捏出花樣百出的各種動物、京劇臉譜。修水的悟性極好,在泥山鎮有了名氣。
修水成了泥山鎮女人眼裡的寶貝。
8年後,英子和修水有了一個小男孩。
修水問英子:“我都幹了9年了,爸咋還不告訴我最後的秘方呢?”
英子答:“必須滿15年,才能出徒,這是祖訓,不可違抗。”
修水默默無語,他捏出的物品比英子和鄒泥匠的都好,上釉畫彩的本領比英子和鄒泥匠都高。
有一回,鄒泥匠和英子出去走親戚,就修水一人在家。他把一些捏好的泥坯放進火爐裡,他要自己親自燒出來。可是,燒出來的東西不是裂開了口子,就是癱在爐子裡,糟蹋了。修水知道,火候是關鍵。
很快,英子和修水的兒子根雙長大了。看著比修水還高一頭的外孫子,鄒泥匠的眼裡滿是高興。
鄒泥匠偷偷跟英子說:“本來,這手藝我要傳給你的,養家餬口,可是,和泥、摔泥、揉泥那活兒不是女人能幹的,需要力氣。這回好了,根雙可以幫你了。”
那天,鄒泥匠突然發現修水的鬢角有了幾根白髮,心軟了。他告訴修水,1斤泥坯10斤柴,是最後的秘方。
修水突然就不見了。
有人說他跟鎮裡藥鋪孫先生的女人走了,也有人說他跟鎮裡花月樓的頭牌梅子走了。鄒泥匠發現家裡的積蓄也不見了。
鄒泥匠長嘆一聲:“人心不古啊!”看著流淚的英子,鄒泥匠說:“爹都是為你好啊。你這腿腳,將來咋過?我不得不耗著修水。一耗20年,現在根雙能幫你了,但我沒有把最後的秘方告訴修水。”
英子問:“那1斤泥坯10斤柴不是秘方?”
鄒泥匠小聲說:“不是10斤柴,是8斤柴。10斤柴燒癱了。”
英子著急地問:“那修水不是讓你給騙了?”
鄒泥匠說:“他不是把你也騙了嗎?”
一個月黑風高的夜裡,修水回來了。他不敢開門,就躺在門口睡著了。
早起,英子推開門,看見了衣衫襤褸的修水,她激動地說:“修水,我告訴你秘方,你醒醒。”
修水永遠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