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餅玄機

[ 民間故事 ]

這日,山東巡撫吳贊臣覲見光緒皇帝,從養心殿出來後正要下御階,忽然聽到身後有人喊:“吳大人,請留步!”

吳贊臣回身一看,是慈禧太后跟前的大紅人李蓮英,連忙迎上去,握住李蓮英的手問:“李總管,您有什麼吩咐?”

李蓮英笑著說:“豈敢吩咐吳大人,折煞老奴了。這次老佛爺萬壽,大人府中所貢地方特產,她老人家著實喜歡,吳大人能否在元旦朝賀時再照此辦理一份?”

“李總管,這有何難?下官回去必定用心採辦。”吳贊臣說著話,掏出一張銀票塞到李蓮英的袖中。

李蓮英笑道:“又讓大人破費!”說罷轉身離開,剛走出十幾步又折返回來,悄悄耳語道:“吳大人,進貢特產中有一樣煎餅,必須和上次一模一樣!”

吳贊臣心想,煎餅是山東特產,模樣大都一個樣,有何難辦?李蓮英看他並不在意,提示道:“老奴伺候老佛爺用膳時,見她對著一張展開的煎餅說‘此物不知出於何人之手,奇哉!老佛爺如此好奇,老奴私底下察訪了一下,竟然是貴府所貢。咱家與吳大人交厚多年,這才多嘴相告!”說罷,李蓮英揚長而去。

一回到濟南,吳贊臣立即叫來劉管家,讓他按上次的樣子採買貢品。

剛交臘月,劉管家稟報說一切採辦停當。吳贊臣來到大廳一一點驗,看到各色貢品準備得十分齊整,當看到一摞煎餅時,猛然想起李蓮英的提醒,便問劉管家:“這煎餅可是上次那家店鋪所做?”

劉管家道:“回大人,唯有此物不是,其他貢品都和上次相同。”

吳贊臣頓時怒道:“本官特意交代煎餅必須和上次一個樣,你卻唯獨辦錯此事,不是找打嗎?”

劉管家“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委屈地說:“大人饒命,大槐樹街上’侯記煎餅鋪在您進京之後就關張了,四處尋訪不見蹤跡,我才特意讓這家煎餅店疊成同樣的扇面形狀。”

吳贊臣心想,李總管的話如不完全照辦,萬一被老佛爺發現端倪,自己怎能擔待得起?於是,他喝道:“限你三日尋訪到‘侯記煎餅鋪店家的下落,否則定打不饒!”

第二天一早,劉管家騎上快馬來到大槐樹街,尋找“侯記”煎餅鋪的店家。他打聽到,當初開這家煎餅鋪的是一位如花似玉的小姐。

齊魯乃聖人之地,向來禮法森嚴,千金小姐當街製作煎餅,曾引來顧客盈門。她的煎餅色澤淡黃、薄軟香甜,還特意把煎餅疊成扇面狀。食客展開“扇面”捲上小蔥、饊子等食用時,意外發現煎餅中間還烙有福、祿、壽、喜等暗記,一傳十,十傳百,大家為討個吉利爭相購買。

吳府的採辦人當初聽聞後,就買了一些,回府打包後和其他物品一起運到京城,給老佛爺祝壽,沒想到,各地貢品千千萬,一張小小的煎餅偏偏入了老佛爺的法眼!

劉管家帶人四處打聽,市面上的大小店家一聽是尋訪侯小姐,唯恐躲避不及,個個閉口不言。

奔波了大半天,劉管家終於在一條僻靜的小衚衕內碰到一位好心的老頭。老頭嘆了一口氣,說:“此女子早就被官府抓去了,是死是活誰也不知道,真是冤啊!”說完話,搖著頭往巷子深處急急走了。劉管家心中詫異不已,不就賣個煎餅,官府抓她幹什麼?侯小姐犯了哪條王法啊?

知道這女子的去處就好辦,劉管家返回府內稟明吳大人,吳大人讓他快去濟南府詢問一番。

來到知府衙門後堂,劉管家直接說明來意。張知府說:“實不相瞞,此女子確在本府關押。她的父親是主簿侯君泰,一年前誣告布政使王正基大人截留本府賑災銀,不料自己卻先被查明貪汙庫銀,被革職拿問,發配到伊犁。

該女子數次擊鼓喊冤,此事關係到上司王大人,本府不敢接她的訴狀,好言相勸她回家安穩度日,不料她竟在大槐樹街開店,先是在煎餅上烙上吉祥字引來食客如雲,後來竟然烙上一個’冤字藏在煎餅內,以博取百姓同情。本府把她拘禁起來,是怕她繼續鬧事。”說完,張知府讓公差取來一塊帶有“冤”字的木模。

劉管家看到木模後渾身發抖,進貢的煎餅上莫非就帶有“冤”字?若是這樣,我真是給吳大人闖下了大禍!

回到府中,劉管家一見吳贊臣便跪倒在地,邊磕頭邊失聲痛哭道:“大人饒命,這事都是小人的過錯,小人該死!”

吳贊臣亦是大驚。原來,李蓮英不露聲色告訴自己煎餅必須一模一樣,定是老佛爺想了解“冤”字煎餅背後的詳情。身為一方巡撫,職責就是督查官風、教化民眾,自己應該及時調查百姓冤情,及時上奏朝廷才對!

驚出一身冷汗的吳贊臣連呼“好險!好險!”當務之急便是調查案情原委,及時亡羊補牢,否則老佛爺怪罪下來,一省督撫的顏面只怕是難保了。

第二天一大早,吳贊臣立即批下公文,命張知府帶侯小姐前來。張知府準備了一頂小轎,抬著侯小姐急急趕來,不到一個時辰便來到巡撫衙門。

坐在大堂正中的吳贊臣端詳著跪在眼前的侯小姐,見她面帶羞怯、身材嬌弱,眼神中露出悲憂之色,便開口問道:“侯小姐,你有什麼冤情當堂稟明,本巡撫會為你做主。若是誣告布政使王大人,你父和你都吃罪不起!”

侯小姐早將生死置之度外,朗聲回道:“我父身為錢糧主簿,並沒有見到布政使衙門撥下一兩紋銀,而王大人數次派人威逼利誘,讓我父編造賑濟花名冊,虛開抗旱修渠款項。我父不從,他便指使人誣陷我父貪汙庫銀。小女子所說如有不實,請大人重重懲處!”

吳贊臣聽完,對張知府道:“如此大事,身為知府的你為何不早早稟告於我?”

張知府拱手道:“大人,下官當時正在丁憂,對此事並不知情,守孝期滿才知侯主簿已被髮配。下官也沒有見到一兩賑災銀兩,呈報實情到布政使司,至今不見迴文。”說完,張知府呈上侯主簿的案宗並賑災花名冊,吳贊臣派出人手分頭到各地詳查。

幾天後,一眾屬下接連遞上調查結果,正如侯小姐所說。於是,吳贊臣連夜寫成一道密摺,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侯小姐身在府中,進京朝賀的禮物自不必擔心,吳贊臣懸著的一顆心這才放回肚子裡。

這天,吳贊臣讓僕役準備好一應材料,他要看侯小姐當堂製作煎餅。這時,張知府已把收繳存留的木模送到吳府。

父親即將沉冤得雪,侯小姐十分舒暢,輕啟纖纖玉手,行雲流水般製作出一些帶有福、祿、壽、喜字樣的煎餅,當然還專門製作了一張帶有“冤”字的煎餅,正是上次進貢之物。煎餅摺疊後,“冤”字被隱藏其內,若不是李蓮英展開為慈禧太后捲入各色菜碼,老佛爺如何得見?

光緒皇帝看了吳贊臣的密摺,很快,旨意傳下來,布政使王正基押解刑部問罪,被髮配的侯君泰立即放回,連升三級委派到徐州府任知府。犯有失察過錯的吳贊臣也被罰俸一年。

正月初一朝賀完畢,吳贊臣受到慈禧太后單獨召見。又一次品嚐帶有福、祿、壽、喜印記的美味煎餅後,老佛爺命李蓮英筆墨伺候,揮毫寫下“千金煎餅”四個字,賜給心靈手巧的侯小姐。

補充糾錯
上一篇: 千軍萬馬變磚瓦
下一篇: 改御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