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骨笛

[ 民間故事 ]

大清朝每有危急,便徵調達斡爾兵,取其敢死能戰。乾隆年,朝廷調嫩江達斡爾五百兵丁西征新疆伊犁。從嫩江到伊犁,那可是萬里之遙呀!

雙胞胎一步虎、二步虎,兩丁抽一,當弟的二步虎西征,當哥的一步虎守家。極東極西,兄弟分手,等於永訣,痛苦至極不在話下。

遠征軍走出三千里,在大戈壁遭遇叛軍。飛沙走石,天昏地暗。戰鬥過後,清點兵丁,死死傷傷,飢飢渴渴,個個無力站立,無力行走。帶隊總管踢起二步虎:“二步虎,拿鶴骨笛,吹一曲《得勝大還鄉》,振振士氣。”

二步虎一抽腰間鶴骨笛,“啪”的一聲,半截落地,只剩一半在手上。二步虎這才想起,剛才拼刀時,腰上有過一陣疼,是骨笛擋下一命。

鶴骨笛是丹頂鶴翅膀肱骨製成,須是最老的雄鶴,最強的頭鶴。一支左笛,一支右笛,吹出不同音色,和鳴對奏,那真是上天之音,水水山山,古古今今,爹孃兒女,全在曲中。達斡爾人行軍打仗,鶴骨笛是不能少的。

嫩江之夜狂風大作,一步虎一翻身,“嘎”的一聲脆響,順在炕頭的鶴骨笛竟然折斷。好好的骨笛,它怎就斷了?

鶴骨笛難得,一是達到年頭的銅骨老鶴難遇難覓,二是極少有鑽得準笛孔的有本事人。

只是一個翻身,就折了鶴骨笛,一步虎腰上疼痛劇烈,好似遭了一刀。他感覺額頭寒涼:怕是遠征的弟弟有了兇險。老年人說過,成雙的鶴骨笛,一支壞了,另一支也會沒有緣故地折斷——原本是長在一個身體上的一左一右,鶴骨笛有靈性。

跋山涉水到達伊犁河畔的達斡爾,紮下營寨,屯墾戍邊。可是,少了鶴骨笛,缺滋少味,差了精神。豐收也不喜慶,出戰也不雄壯。聽不著故鄉的鶴骨笛,什麼都不來勁兒。

二步虎製成鷹骨笛,吹出的味道,有隱隱的兇狂。二步虎又制羊骨笛,吹出的是綿軟、敗相。又鑽出豹骨笛,也是不行,吹到高處就有惡音、狡音。唉!看不到丹頂鶴。

嫩江丹頂鶴春來秋走,一步虎天天仰望,想從雲上拽下一隻——嫩江草原也好久沒有鶴骨笛聲了。

夏盛,在大水澤邊,一隻鶴伏於草叢。鶴不伏地,就是睡覺也是一腿立著。看得出來,這隻鶴不是有傷就是有病。一步虎上前,那鶴扇幾扇翅,卻飛不起來。一步虎看得真切,這是隻紅頂黯淡的老雄鶴,就抱鶴回家了。

一步虎撫看鶴翅,肱骨粗壯,摁壓有金銅之相。一步虎、二步虎制鶴骨笛的事,早已傳遍嫩江草原,人人說,這回妥了,一步虎得副好笛子,快快下手,取了鶴骨。

一步虎搖頭:“老是老了,可仍是一命。”就細心將養那鶴,煮女人下奶的細鱗小魚餵它,接泉子水飲它。老鶴漸漸強壯,步步跟隨一步虎,像條家狗。

秋風起,大豆搖鈴兒。一步虎跑上高崗,引老鶴跟著,老鶴一扇翅,就飛了起來。跑過幾回,老鶴能盤旋了。

這天,正好一行鶴遠遠飛來。一步虎又引導老鶴飛翔,老鶴竟然飛上天空,跟上鶴隊,與雲彩相接,漸漸消失。

人人嘆息:好笛子料,就這麼飛了。草原上還是聽不到鶴骨笛聲,一步虎還得挨煎受熬。

一步虎照樣看天,他說:那是生靈。為得笛子就要人家性命,我可不幹。

這夜,一步虎又是睡不著,總有二步虎吹著笛子的樣子。他就到外面看月亮。月光之下,一片白雲,呀!是隻鶴張翅躺著。一看,正是那隻老鶴。一步虎明白,老鶴跟不上隊伍,它又飛回來了,它死了。一步虎說:“老鶴老鶴,你會成歌成曲。你死不了。”

一步虎製成了鶴骨笛,一左一右。

有了笛子,一步虎更是難捱難度,抓心抓肺像沒得活。管他千里萬里——他也要去伊犁,送一支笛子給弟弟二步虎。

一步虎遠行了。鄉親們送他,一步虎說:渴了累了,不是有鶴骨笛麼?我就吹它。

跋山涉水不在話下。走到巴里坤,行程已過萬里之七八。一步虎忽然感覺,好好的腿,劇痛如割。有生命將盡之感,似有馬隊衝蕩,箭支貫耳。他自己也不知道怎麼了,就吹起《大帥砍營浪死歌》,吹出了力氣,吹得弟弟彷彿就在眼前。冷沙冰石,沙塵如幕。一步虎雙腿一麻,一個跟頭折倒。

風歇沙靜,見遠方一馬馳來。馬上人盔歪甲殘,身有滴血。馬上人對倒在沙上的一步虎喊:“可是你,吹了鶴骨笛?”

“是我。可你,怎聽得懂鶴骨笛?”

“我是嫩江遠征來的達斡爾人!”

“啊——可認得個叫二步虎的?快說!”

“二步虎,我們的佐領大人。他這就來了。”馬上人指指遠方。

旌旗兵馬近來。大軲轆車上倒著個鮮血淋淋的人,抬身衝一步虎喊:“哥哥喲——哥哥!”

一步虎喊:“二步虎,怎麼,你的腿——”

二步虎:“要不是鶴骨笛助陣,殺不過叛軍的。別說腿,命都沒了!”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橫公魚異談
下一篇: 矮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