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官員退休年齡是70歲
早在3000多年前,中國就已經有了官員退休制度,不過只限於朝廷官員。《禮記》記載,周朝時“大夫七十而致事”,這裡的“致事”就是官員退休的意思,一般稱為“致仕”,字面意思是交還官職,“退休”一詞是唐朝以後才出現的。
周朝的官員年滿70歲退休,清朝之前一直大致沿襲著這個年限,三國時期也一樣。官員退休年齡降至60歲,是清朝開始的。公元前67年,丞相韋賢上書請求致仕,《西漢會要》記載,漢宣帝覺得韋賢年事已高,不能太勞累,給予批准,賞賜100斤黃金和一處住宅。韋賢是史籍記載中丞相退休的第一人。
三國時期,官員達到退休年齡時一般都會退休。《三國志·顧雍傳》記載,孫吳丞相顧雍有個族人名叫顧悌,其父“向歷四縣令,年老致仕”,因為年齡的關係而致仕,是官員退休的主要原因。三國時期的著名學者鄭玄注《禮記·文王世子》時說:“三老、五更各一人也,皆年老更事致仕者也。”年老致仕是當時的慣例,曹丕寫過一首《令詩》,詩中“吾將佐時整理,復子明辟致仕”的大意是,我要重整山河,重新徵聘已經退位的漢獻帝,讓他一直幹到退休。曹丕在這裡表達的意思是,自己稱帝后不會廢掉漢獻帝的爵位。
曹魏司徒陳矯有個兒子叫陳騫,曾在曹魏任徵蜀將軍又派高階官員到家裡,把人請到單位去上班。從上面這個記載中可以看出三點:一是當時是有退休制度的,“年逾致仕”,即超過了正常的退休年限,也就是超過了70歲;二是退休官員並非一到退休年齡就得退休,而是根據工作需要可以繼續留任;三是雖然超過了退休年限,雖然本人也想退休,但皇帝不批准仍然不能退休。
因身體原因可提前“病退”
三國時期人的平均壽命很低,大約在30歲,凡是能活到70歲以上的都不容易,史書有時還會專門記上一筆,如賈詡、孫權、司馬懿,他們都活到70歲以上。
史書把他們去世時的年齡專門記一下,說明長壽很不容易。
這樣看的話,70歲的退休年限標準有些高,大部分人只能死在工作崗位上。曹操活了54歲,曹丕只活了40歲,曹叡更低,只有36歲。對於很多官員來說,年齡逐漸增大,身體有病,但還達不到退休年限,怎麼辦?有辦法,可以申請“病退”。
《後漢書·鄭均傳》記載,議郎鄭均參與機要,工作很辛苦,雖然沒有到70歲,但身體狀況不佳,最後“以病致仕”。漢獻帝時學者應劭撰《漢儀》,其中提到“故膠東相董仲舒老病致仕”,說的是西漢時期的董仲舒在58歲時以身體原因提出退休申請,並獲得批准。三國名臣華歆有個兒子名叫華表,入晉後官至九卿,後來也在未滿退休年齡時“稱疾致仕”。
“乞骸骨”:本人主動提出退休申請
沒到退休年齡,本人主動申請提前退休,這個申請一般稱為“乞骸骨”,字面意思是請求使自己的骸骨歸葬故鄉,也就是回老家安度晚年。這個說法來自《晏子春秋·外篇》:“臣愚,不能復治東阿,願乞骸骨,避賢者之路。”意思是,臣我很愚蠢,不能再去治理東阿了,希望能讓我告老還鄉,給有才能的人讓路。在史籍中“乞骸骨”也稱為“乞骸”“乞身”等。
“乞骸骨”常與“歸田園”“告歸”相聯絡,所以古代官員退休又常稱“告老還鄉”。不過,在三國時期,官員“還鄉”不一定是回到自己的原籍,畢竟三國是個分裂時期,很多人的家鄉已經成了“敵國”,想葉落歸根也做不到。三國時期的官員,有的退休後仍在供職的地方居住,有爵位的可以去自己的封地,因為封地相當於自己的“新家鄉”。
238年,司馬懿奉魏明帝曹叡之命領兵討伐遼東的公孫淵,行軍途中路過老家河內郡溫縣,河內郡太守、本郡典農校尉等率地方各級官員集體前來拜見,帶來了天子所賜的谷帛牛酒。司馬懿已經很多年沒回過老家了,於是在附近一個叫虢公臺的地方設宴招待鄉鄰和故舊,“宴飲累日”。宴會上,司馬懿臨場吟出一首詩:“天地開闢,日月重光。遭遇際會,畢力遐方。將掃群穢,還過故鄉。肅清萬里,總齊八荒。告成歸老,待罪舞陽。”這首詩被後世冠名為《宴飲詩》,詩中大意是:我大魏自宏業開創以來,太陽和月亮彷彿重新煥發出燦爛的光芒,天子命我率正義之師討伐遠方的敵人,在率領大軍掃除惡人的途中我回到了故鄉。我要剷除萬里疆域中的敵人,統一四面八方。大功告成之後,我將待罪於舞陽。
司馬懿的意思是,待我平定遼東後,就退休回到封地去養老。司馬懿想向魏明帝表達一個意思,那就是此次如果再建平遼的功勳,也不要天子再加官晉爵了,而是馬上申請退休,去封地舞陽,守著一個舞陽侯就心滿意足了,這麼說是讓魏明帝放心。
官員退休後工資只拿三分之一
漢朝和三國時期的官員退休後仍可以領到薪俸,只是標準較在職時有所降低,通常只有在職時的一半甚至更少些,多數人只能拿到原收入的三分之一。
不過,也有受到額外照顧,退休後仍拿“全薪”的。三國名臣王祥出生於黃巾大起義爆發的184年,一直活到晉朝建立,在曹魏擔任過多項官職,入晉後任太保,進封為睢陵公。王祥因年齡原因多次“乞骸骨”,晉武帝最後批准了。王詳退休之後仍可居住在自己睢陵公的府第裡,享受原來太保一職的待遇,上朝時站在三司之前,工資、年終獎跟在職時一樣。除了“退休工資”,一些高階官員退休時還能享受一筆可觀的賞賜。王祥退休時不僅待遇不變,而且獲得一大筆賞賜,“賜安車駟馬,第一區,錢百萬,絹五百匹,床帳簟褥”。一些名臣、有功之臣,退休時往往都能得到這樣的賞賜,但這只是皇帝的恩賞,並不是制度,普通官員往往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