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白眼的八大山人

[ 歷史故事 ]

一隻鳥,通體全黑,偶有幾簇白毛,外加一張尖銳的鳥喙,以及一個大大的白眼。你能想象就是這樣一張簡單且普通的畫,當年竟然在拍賣市場上拍出了6272萬元的天價嗎?

創作出這幅名為《孤禽圖》的人來頭也不小,他在畫上落款“八大山人”,我們一聽,就知道這絕對不是他的真名。

其實,他的真名,在當時叫出來是會被滿門抄斬的。

那麼,這位“八大山人”是誰?憑什麼他畫的一隻翻白眼的小鳥,就能賣出天價呢?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明末清初人士,是一個正兒八經的明朝畫畫,小小年紀就能懸腕寫米家小楷,對毛筆的運用和筆法都非常嫻熟。8歲寫詩,11歲畫青綠山水,活脫脫一個“別人家的孩子”。

你別看他文藝範十足,也許是因為從小就飽讀聖賢書,朱耷心中的夢想從來就不是做個閒散畫家,而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明朝《國典》規定,宗室子孫一律不得參加科舉考試。朱耷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甚至自動放棄了無數人眼紅的爵位,以一介布衣的身份應試,並且在15歲那年一舉得中秀才。

正當他的人生志得意滿,準備更上一層樓的時候,時間來到了1644年。

這一年,是歷史在煤山上吊自盡時,明朝也走向了滅亡。而後,清兵入關,佔領中原,歷史進入大清時期。

朝代的更替,總伴隨著一些人生活的動盪,一些人夢想的幻滅。

朱耷全家九十多口人被屠殺。據說,他的母親和弟弟因為逃到山裡面才躲過了一劫。可他的妻子跟孩子卻沒那麼好命,在逃難過程中相繼去世。一夜之間,國破家亡,皇親國戚朱耷就成了前朝遺民、亡命天涯之人。

為了躲避清政府的追擊和屠殺,他不得不佯裝喑啞,遠走他鄉。

我們今天很難想象,在逃亡的五年裡,朱耷究竟經歷了什麼,但山河不在、人事斗轉的悲涼一定在每個夜晚都深深衝擊著他的心靈。在23歲那年,朱耷做了一個非常大膽的舉動。他下定決心,遁入空門,並且改名換姓。

從此,這個世界上沒有了大明皇族朱耷,卻多了一個瘋和尚八大山人。

關於朱耷為什麼叫“八大山人”,其中一種最通用的解釋是說,他把“朱”字裡的“牛”去掉,就是“八”,再把“耷”字裡的“耳”去掉,就是“大”。

古代的“牛耳”代指權力,“執牛耳者”也就是掌權者。大明王朝的江山沒了,舊皇族們沒了“牛耳”,“朱耷”就只剩下個“八大”,只不過是個“八大”和尚。

他在一幅畫裡題詩:“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摩。”他說,我畫的畫雖然筆墨不多,但我的眼淚卻流不盡。我畫的山河雖然還是舊山河,但這橫流亂世已違背了常理。

對於那個搶了他“牛耳”的人,朱耷恨不恨呢?他恨,非常恨,可他畢竟只是一介文人,在勢力強大的清軍面前,絲毫沒有招架之力。於是,他將一腔的痛苦和憤怒訴諸筆端。我們看到了他畫裡的動物,寥寥數筆,或舒展身子,或縮成一團,或相對而望,但它們都有一個特點——翻白眼。

為什麼要翻白眼?

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當人是認真的、專注的、肯定的,他的視線一般會是平視,盯著一個事物看。相反的,如果一個人是不認真的、渙散的、否認的,他的視線一定不會是定點的。翻白眼雖然是一個極其微小的表情動作,卻隱含著豐富的情緒表達。

在八大山人翻白眼的小動物這裡,他就用這樣的手法,來釋放他的反抗。這些繪畫,承載了無數個他無處安放的對命運的白眼。

當然,如果只是靠翻白眼的表情,並不能成就一個偉大的畫家。

八大山人的畫一般筆墨很少,集中在畫中極少的主角身上。我們都知道,宣紙的吸水性強,容易讓墨汁擴散開來,不好控制。所以從前的水墨畫家,很少有像八大山人這樣用集中的墨水只畫一個東西。但從小對筆觸極強的把控能力,讓八大山人在創作時遊刃有餘。

於是,我們看到他畫的魚、鷹、鳥甚至是貓和鹿,在運筆上可以簡單,可以繁複,沒什麼固定章法,但都逸氣橫生。每一個白眼,都在無聲地訴說著他對命運的抗爭。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