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的鬍子比刀還長,這是兒時看《三國演義》的第一印象。
古時候可沒有“鬍子”一說。據《說文解字》記載:“髭,口上毛也;須,面毛也;髯,頰鬚也。”關羽的鬍子長在臉上哪個部位?明代商喜畫有一幅《關羽擒將圖》,畫的是關羽活捉龐德的場景。畫中關羽著綠袍、披鎧甲,方臉大耳,嘴上的是鬍子,兩頰的也是鬍子,一縷長鬚自下巴飄去,威風凜凜。
俗言道,只有取錯的名字,沒有取錯的外號。據《三國志》記載:“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這句話出自諸葛亮寫的一封信。諸葛亮先是大力誇讚馬超、張飛等人,隨後話鋒一轉,以對比方式說出這些人都不及關羽的超凡脫俗。此處,諸葛亮稱呼關羽為“髯”,蓋因“羽美鬚髯,故亮謂之髯”。關羽閱後自是大喜,一不留神就有了個“美鬚髯”的名號。
“美鬚髯”於漢朝人而言是威嚴雄美的象徵。“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鬚髯。”《史記》如是記載劉邦的外貌。劉邦蓄鬍子的習慣茲事體大,直接影響到後代的審美。我們看《漢書》對霍光的描繪是“疏眉目,美鬚髯”,《三國志》中記載崔琰的外貌是“須長四尺,甚有威重”。在大漢王朝,留大鬍子蔚然成風,這股風吹至東漢末年。
關羽的鬍子有多少根?這個答案曹操,給關羽保護鬍子用。
關羽從什麼時候開始留鬍子較難考證,能略知一二的便是這幾百根鬍子的長度。在上文中曹操與關羽喝酒後的第二天,關羽進宮拜見漢獻帝。漢獻帝看見關羽胸前掛了個錦囊,很是好奇,關羽回答說是曹操送給他保護鬍子的。漢獻帝一聽樂了,便讓關羽把鬍子披散,長長的鬍子垂下來直接蓋過了腹部。
當然還有更準確的。根據《三國演義》對關羽的外貌描寫:“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按照漢朝的度量衡標準,1尺約為23厘米,可知關羽身高約兩米,鬍子差不多有半米長。
就關羽的鬍子,還有個未能統一的說法——他的鬍子到底是三綹還是五綹。在關漢卿的《關大王獨赴單刀會》等文學作品中,關羽是“赤力力三綹美髯飄”,但是從流傳至今的畫像和雕塑上看,關羽多是五綹美髯。
當然,無論是幾綹鬍鬚,都不影響關羽在歷史上的地位,也不影響人們對他美髯飄飄、忠義無雙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