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曬曹璽曹寅的“工資單”

[ 歷史故事 ]

從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璽開始,曹家三代任江寧織造。那麼“織造”是個什麼官?

織造官的全稱是“織造監督”,始置於明代。京師及各地設有織造局,歸“尚衣監”太監掌管。朝廷特派“提督織造太監”到江寧(南京)、蘇州、杭州三處監督御用絲織品的織造,那裡是全國絲織業最發達的地方。

曹璽於康熙二年(1663)擔任江寧織造,直至二十三年(1684)去世為止,前後供職二十一年。曹寅於康熙三十一年(1692)接任江寧織造,一干又是二十年。此前曹寅在蘇州織造任上幹過三年,接任的便是他的內兄李煦。曹寅的妻子李氏是李煦的妹妹(一說堂妹)。

曹寅死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第二年,由他的獨生兒子曹顒繼任江寧織造。可惜曹顒短壽,於兩年後(大約1714年末或1715年初)病故。康熙皇帝特命將曹寅的侄子曹頫(也就是曹顒的堂弟)過繼給曹寅遺孀李氏,仍襲掌江寧織造。曹頫任此職十三年,直至雍正五年(1727)獲罪免職。

織造衙門所營何事?一是本衙設有機房(也就是織造車間),直接為宮中織造御用織物。但產能遠遠不足,因此還要把大量活計包給民間機戶,由織造衙門兼管,並代徵機稅。織造衙門責任重大,如供應不及時,或產品出現質量問題,皇上是要問罪的。

例如雍正四年,宮中查出緞庫內的一批御用綢緞粗糙輕薄,還夾有生絲,這是欺君之罪!雍正於是傳諭將江寧、蘇州、杭州三織造“罰俸一年”(即扣除一年薪俸),幷包賠損失。第二年,雍正又發現身上穿的石青色褂子掉色,一查問,又是江寧織造所進,於是織造官曹頫又被罰俸一年。也就是在這一年年底,曹頫被奉旨查抄。曹家祖孫四人擔任織造官前後達六十年之久,一段曾經輝煌的家族史,從此落下帷幕。

那麼江寧織造的薪俸又是多少?這些銀兩是否足以維持曹家貴族般的生活?曹頫兩次罰俸,即兩年沒有薪俸收入,他的日子又是如何支撐的?其實大可不必“為古人擔憂”,因為清前期的官員薪俸少得可憐,往往只是象徵性的。做官者人人自有生財之道,沒人等著這幾兩俸祿買米下鍋。

按規定,江寧織造衙門每年的開支,要由安徽巡撫向皇帝彙報、奏銷。我們看康熙十七年(1678)安徽巡撫徐國相向皇帝奏銷的“江寧織造支過俸餉文冊”,上面記錄了曹璽等一干人的薪俸數額:

織造官壹員曹璽,每年應支俸銀壹百叄拾兩,除奉捐銀陸    拾伍兩不支外,實支俸銀陸拾伍兩。又,全年心紅紙張銀壹佰捌兩,俱經議裁不支,理合登明。月支白米伍鬥。

誰看了這個數字,都會倒吸一口涼氣。曹璽此時的官位是堂堂三品,全年的薪俸只有一百三十兩銀子!就是這一百三十兩,還不能全額領到手,其中有六十五兩“奉捐”不支,實際到手的只有六十五兩。此外,全年還有“心紅紙張銀”一百零八兩,這相當於辦公費吧,也“經議裁不支”,扣掉了。也就是說,曹璽實際拿到手的工資,合到每月,只有五兩四錢二分銀子,另有實物工資——每月白米五斗,至多折銀四五錢。合起來,曹璽這位三品大員一月收入不足六兩銀,合人民幣1800元,只相當今天一個大學畢業生的最低工資,令人匪夷所思。

相比之下,曹璽下屬官吏的薪俸卻不算低。例如織造衙門設有物林達(也就是司庫)、筆帖式(負責滿漢文翻譯及文字抄寫的官員,又分不同級別)、物林人(庫使)等職務。他們的俸祿水平是: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