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嫁妝為何如此昂貴

[ 歷史故事 ]

“子由有五女,負債如山積。”在與好友通訊時,蘇軾想到弟弟蘇轍的近況,不由這般寫道。因為就在前不久,為給小女兒陪嫁,蘇轍不得不“破家賣田”,得9400 貫錢,才湊齊了一份嫁妝。那麼,宋代的嫁妝為何會如此昂貴呢?

自隋唐而上,世人通婚首看家世門第;然五代以來,“婚姻人,為有足夠錢財完成求仕之路,也願意接受這種“合作方式”。有機會及第計程車子作為最有價值的“稀缺性資源”,往往“供不應求”。為此,富貴之家只好透過不斷抬高嫁妝的價值,來吸引更優質計程車子。

厚嫁女兒本該量力而行,但在當朝貴族以及士大夫的推動下,它逐漸成了一種攀比手段,一些人甚至認為,不陪豐厚嫁妝,是令人羞恥的事。

那麼給女兒這麼豐厚的陪嫁品,難道不怕她們遇到“白眼狼”?這個擔憂大可不必,因為按宋代法律,夫妻結婚之前可作“財產公證”,妻子的嫁妝為“妻財”,屬於其個人“婚前財產”,是受法律保護的。妻子攜家產入門,丈夫(若不採取極端手段)是沒有辦法侵吞她的財產的。南宋女詞人李清照曾改嫁張汝舟,但她後來發現,張只是想騙取她的錢財,於是憤然與他“和離”,並按當朝法律保住了自己的財產。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