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在國民的一片歡呼中,接受勸進,宣佈廢除共和,復辟帝制,改1916年為洪憲元年。
他只做了83天皇帝,然而正是這83天,毀掉了其一世英名。
李大釗曾言:“一世怪傑的袁世凱以符合民意而再起者,卒以偽造民意而亡。”
如果沒有在生命的最後關頭實行帝制,他很可能成為近代中國歷史。
當然,袁世凱復闢帝制最終失敗了,他的失敗也證明了,辛亥之後,用“復辟帝制”作為手段進行集權是走不通的。
從這個意義上說,袁世凱確實是中國最後一個敢於實踐“皇帝夢”的野心家。
袁世凱是一個很矛盾的人。
從他對女人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一二。他在做直隸總督時,就創辦了中國最早的現代女子教育機構,讓女效能接受現代教育;他甚至還請女教師,給自己的女兒和夫人們上課。
是的,夫人們。袁世凱共有十位夫人,可以說,妻妾成群。袁世凱覺得,有本事的人,才會三妻四妾。
孫中山與其會面後,也看到了這一點。他說,袁世凱“思想甚亦新;不過做事手腕,稍涉於舊”。
這就是理解袁世凱,不得不正視的一個現實。
他雖然接受了一些現代思想的邊角料,但骨子裡還是一個古代人。比如,古人迷信,袁世凱本人也很迷信。
從曾國藩開始,湘軍、淮軍領袖都愛用“相術”觀察人,分析人。袁世凱也不例外。
辛亥革命後,袁世凱擔任大總統,有一天,其親信梁士詒向他舉薦頗有才幹的吳鼎昌。
梁士詒的面子,袁世凱當然要給。他接見了吳鼎昌,兩人相談甚歡。就連吳鼎昌都認為袁世凱肯定會用自己。
沒想到,一連好幾天,會面結束後,袁世凱那邊毫無音訊。
梁士詒覺得奇怪,去問袁世凱。袁世凱表示:“吳某人已見過,談得也很好。但是,此人我不敢用。”
梁士詒追問,為什麼?
袁世凱說:“此人嗓啞無音,腦後見腮,系反骨相,所以不敢用。”
梁士詒覺得這太荒唐,再三請求,最後袁世凱抹不過樑士詒面子,但又不想讓吳鼎昌這種有反骨的人留在自己身邊,於是就委派他擔任天津造幣廠監督一職。
著名歷史學家唐德剛在《袁氏當國》一書裡提到,袁世凱之所以要稱帝,是因為袁世凱家族有一個魔咒,家裡男丁壽命都不長,最長壽的袁甲三隻活了57歲。袁家這個短壽的傳統給做了總統的袁世凱也帶來很大壓力。
在五十五、六歲的時候(與國民黨和日本鬥爭最激烈之時),袁世凱就怕自己餘日無多。這個時候“太子”袁克定正好利用了袁世凱的恐懼,告訴袁世凱,只有做皇帝做“真命天子”才能突破袁氏家族傳統裡的生死大關。
唐德剛認為,袁世凱顯然是聽信了袁克定的胡說八道,墮入圈套才決心稱帝。
這當然不是袁世凱稱帝的唯一因素,但也是眾多因素中的一個。它強化了袁世凱稱帝的野心。
而且,袁世凱“做事手腕,稍涉於舊”的表象,不只是迷信這一說,在政治問題上,他的底層思想其實並非共和,甚至也不是君主立憲,而是君主掌握絕對權力的開明專制。
1912年3月10日下午3點,袁世凱在北京的外務部迎賓館,向南而立,宣誓就任中華民國的第二任臨時大總統。他在就職儀式上說:“深願竭其能力,發揚共和之精神,滌盪專制之瑕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