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歷史故事 ]

偶爾翻閱古詩詞,意外讀到蘇東坡。

記得上高中時最喜歡背誦蘇東坡的詩詞,被其豪放與柔情兼備的詩詞歌賦而著迷、為其志存高遠又顛沛流離的仕途沉浮而噓唏,為其隨遇而安樂觀清雅的氣質所傾倒,為其博學多才、憂國憂民的情懷而感動!

蘇東坡,生於公元1036年,卒於公元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北宋中期著名的詩人、散文。宋仁宗時考中進士,宋哲宗時官至翰林學士、禮部尚書等職,曾上書皇帝愛戴;其高風亮節和絕世之文采深得文人墨客之推崇,同時期詩人秦觀有詩為證“生不願封萬戶侯,但願一識蘇徐州”。

我自知學問淺薄,對於蘇東坡只能仰視,但仍願意把我心中、眼裡的蘇東坡和您分享,不吐不快。

豪放與柔情兼備的蘇東坡,有詩為證:《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其豪放灑脫躍然紙上。而讀到他寫給亡妻王弗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小軒窗,正梳妝,相見無言惟有淚千行”則讓人不禁感嘆詩人的長情與多情。

宦海沉浮仍不改其報國憫農之心。蘇東坡不到20歲就考中進士,且“一門三進士”,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號稱“三蘇”,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為官剛正不阿,詩詞賦、散文、繪畫、書法等方面均成就卓著。當年考進士的主考官是大文豪歐陽修,看到蘇軾的文章,歐陽修感嘆道“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可喜可喜”。而宋仁宗初讀軾、轍制策,更大喜曰“:為子孫得兩宰相用他的姓氏來命名的。

宋哲宗時期愛其才幹,再次啟用蘇東坡,他在其位謀其政,仍不媚權倚勢,又因與司馬光政見不一,二次被貶至黃州。在中年時甚至被外放到過廣州、海南。人生艱難,友人漸漸遠去,雖寂寥艱苦但他沒有自暴自棄,憤世嫉俗,反而洞察世事,樂觀豁達,在精神上得到了昇華,創作出了很多膾炙人口、流傳千秋的好文章,著名的《赤壁賦》就是創作於他外放黃州之時。

海南島儋州是蘇東坡最後的外放地,當年的海南可不比如今宜居,屬於邊塞蠻荒之地。“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當地的地方誌記載“宋蘇文公之謫儋耳,講學時道,教化日興,瓊州人文了,人生在歷經起起落落之後要返璞歸真,洗盡凡心,歸於自然。《孟子》雲: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蘇文公做到了,他在貧困時仍用自身的知識去為當地百姓講學時道,其高風亮節和憫農報國之志相比他在詩詞繪畫和書法上的造詣更讓人敬仰和愛戴。

蘇東坡生活的時代,北宋還算盛世,同時期的著名詩詞大家層出不窮,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文學巨匠爭奇鬥豔的百花園中,我獨愛蘇東坡。蘇東坡一生詩作很多,流傳下來的也很多,即使是他被貶被流放期間,他的詩文被禁,仍在坊間悄悄傳頌,可見其人格魅力和作品受人喜愛程度。

生在穆民之家,與東坡肉、東坡肘子無緣,但想來一代文豪在廚間研究烹煮美食,此景只可天上有,人間有幸能幾人。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