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封存的禮物

[ 歷史故事 ]

乾隆五十七年(1792)農曆十月,幾位在廣州的英國商人奉英國國王喬治三世之命,向兩廣總督郭世勳轉達了一個訊息:前年乾隆皇帝過80歲大壽,英國國王沒有表示心意,如今特派使者馬戛爾尼等人前來祝壽。

總督郭世勳立即把這個訊息彙報給乾隆皇帝,而且還將英國人的信附在奏摺後面:“聞得天朝大皇帝八旬大萬壽,本國未曾著人進京叩祝萬壽,我國王心中十分不安……”言辭恭順得不能再恭順了。但據學者考證,這封信實際上是郭世勳找“槍手”翻譯的,內容上自然潤色了一番,以博得皇帝的歡心。乾隆皇帝看了信之後,果然十分高興:這些外夷真是“一心向化”。於是,乾隆皇帝“準其所請”。

其實,西方使團給清朝皇帝送禮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康熙到乾隆,受西方國王委託來送禮的使團著實不少。清康熙六年(1667),葡萄牙國王阿方索六世派使臣瑪訥撒爾達聶攜帶象牙、乳香等大批精美禮物送給康熙皇帝。康熙十七年(1678),葡萄牙甚至送了一頭獅子給康熙皇帝。當然,這些禮物可不是白給的,而是葡萄牙想透過禮物來換取清朝皇帝的好感,從而請求清廷放寬對葡萄牙人的貿易政策。

此外,康熙皇帝還收到來自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的禮物。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在清朝效力的法國傳教士白晉受康熙皇帝委託,以欽差名義攜帶了四十九冊珍貴書籍回到法國,希望徵召更多的西方人才來東方服務。白晉於1697年5月到達巴黎,他帶回的這套漢文書籍讓路易十四非常歡喜和驚奇。白晉返回中國時,路易十四還撥專款讓白晉為康熙皇帝準備禮物。康熙三十八年(1699),白晉回到北京,一同帶回來的有法國國王回贈的一批名貴雕刻以及《亞西亞洲圖》等禮物。其中《亞西亞洲圖》體現了那個時代法國人乃至歐洲人對世界地理的認知情況。

在隨後的雍正與乾隆年間,來自西方的禮物源源不斷湧入清宮。所以,英國使團要來獻禮,乾隆不會驚奇,但肯定會有所期待。對於英國來說,這次出使也意義重大,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英國急需拓寬海外市場。

然而,馬戛爾尼使團自從到達天津之後,雙方便開始鬧不愉快。比如,乾隆皇帝對馬戛爾尼自稱“欽差”感到不悅,在他眼裡,馬戛爾尼應該被稱為“貢使”,而他帶的“禮物”只能叫“貢物”。此外,英國使團還與清朝官員在是否要“三跪九叩”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最終這次會面不歡而散,乾隆皇帝收下了喬治三世的禮物,同時讓馬戛爾尼帶了一封信給英吉利國王:“奉天承運皇帝敕諭英吉利國王知悉,諮爾國王遠在重洋,傾心向化……”單從開頭便能感受到乾隆皇帝對待英國國王居高臨下的姿態。

乾隆之所以持這樣的姿態,還有一個因素:馬戛爾尼的禮物的確沒有給他帶來太大驚喜。乾隆時期,中國與西方尤其是葡萄牙一直都有貿易往來,馬戛爾尼帶來的西洋樂器、鐘錶等小玩意兒,乾隆不僅見過,而且擁有不少,於是覺得“所稱奇異之物,只覺視等平常耳”。所以,乾隆多少有被忽悠的感覺。但這種感覺顯然並不準確,因為他將目光都集中在了那些小玩意兒或手工藝品上,他並沒有感受到這批禮物與以往西方國王送的禮物有什麼不同。

作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當時的英國已經擁有了近三十年的工業積澱,馬戛爾尼帶來的很多禮物都代表著當時世界上的最高工業水準,包括前膛槍、連發手槍、蒸汽機以及英國最先進的裝備有110門火炮的“皇家君主”號戰艦模型等禮品。他們甚至還準備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飛行器——熱氣球,只要乾隆皇帝有興趣,完全可以體驗一下飛行的樂趣。

但毫無疑問,清朝統治者覺得這些東西沒什麼用,也就不願多看了。例如,和珅與大將軍福康安曾邀請馬戛爾尼到承德避暑山莊的萬樹園遊覽,馬戛爾尼在途中提出讓大將軍福康安觀賞一下他帶來的歐洲新式火器的威力。福康安卻毫無波瀾地說:“看亦可,不看亦可,這火器操作沒什麼稀奇!”倘若看了英國的火器表演,福安康估計很難淡定地表示“不看亦可”。

對於這次會面的不歡而散,英國人自然也難辭其咎,除了貿易要求之外,他們還提出了將舟山附近一處海島讓給英國商人居住和收存貨物、在廣州附近劃出一塊地方任英國人自由來往等要求,這些條款實際上充斥著殖民主義色彩,可以說,任何一個主權國家都不可能接受這種要求。

英國人沒有放棄,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喬治三世又任命阿美士德為使者帶著禮物出使清朝。不過,這次雙方又因為禮儀問題產生了爭執,最終阿美士德連皇帝的面也沒見到便被遣送回國了。

客觀來看,很多進入清宮裡的西洋禮物,都能代表歐洲社會當時的科技水平與成果,實際上是給清朝統治者提供一個瞭解西方的視窗。但清朝統治者不僅沒有從中感受到一絲不安,反而將這些禮物當成“貢品”。鴉片戰爭期間,道光皇帝還在打聽英吉利的位置,可惜了路易十六的《亞西亞洲圖》以及英吉利國王的地球儀等“禮物”,一直被深藏於宮禁,知者寥寥。1842年8月,清政府與英國侵略者在停泊於江寧城外的英國軍艦“皋華麗”號上籤署了《南京條約》,這艘軍艦配備有74門火炮,是當時英國最先進的戰艦之一。清朝統治者在感慨英軍堅船利炮的時候,不知是否會想到喬治三世的禮物:那些先進的西洋火器以及那座110門火炮的“皇家君主”號戰艦模型?或許他們是想不起來的,因為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時,發現當年馬戛爾尼帶來的那些“貢品”都原封未動,從來沒有被使用過。

補充糾錯
上一篇: 茶聖的厄運
下一篇: 改一字救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