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一致攏軍心

[ 歷史故事 ]

在共產黨軍隊裡,上自司令,下到戰士,生活待遇基本是一樣的。除了長官騎馬(工作需要),可以說,再無特殊之處。

紅軍時期,毛澤東和朱德的每月津貼是5元錢。後來到延安沒錢發,改為1元。而來自上海的藝術家嚴寄洲,津貼是7.5元錢。作為軍委主席的毛澤東的服裝,和戰士一般無二。去重慶談判,才置辦了一身新衣裳。

西安事變時,周恩來往來西安與延安,正值寒冬,朱德將自己的一條毛毯送給周恩來。一次,路遇土匪,土匪沒搜出值錢的東西,將毛毯戳了好幾個洞。周恩來心疼地讓鄧穎超補好,在朱德要赴太行山前線時,又送給了朱德擋禦風寒。

抗戰勝利後,共產黨的經濟實力雖然比不上國民黨,但也擁有上百萬人的軍隊、近億人口的19塊根據地,領袖和首長們要想錦衣玉食並不難,但生活待遇仍然官兵一致。

1947年11月國民黨在東北實行“徵召並舉”的兵役制度:凡家有適合應徵壯丁者,如不能當兵應徵,就由壯丁家出數十萬元法幣,由師(團)管區用這筆錢去買“自願當兵者”。

吉林師管區少將司令李寓春的做法是,凡應出而未出兵之家,每丁出法幣40萬元,其中一半給自願替代當兵的家庭,其餘20萬為徵召費用。地方士紳和官員協助師管區每徵召1名,發獎金5000元。

當時,長春有不少偽滿失業軍官,凡能徵召1000名的,除發獎金外,還授予少校軍銜,並可帶兵。長春團管區的辦法更絕,誰能召集一連人,便委任為連長,召集一營人便委任為營長。為最大限度網羅兵源,各處設有密告箱,凡舉報塗改年齡逃避應役者,均由師(團)管區予以獎勵。這些辦法,一時間還真起了一定效果。

吉林師管區1947年年底用1個多月徵召到8000多名新兵,其中不乏地痞、流氓、乞丐和錢拿到手再跑路之人。李寓春說:“我也安下一種心腸,只要不從我師管區逃跑,到了部隊我也就顧不得許多了。”李寓春沒說的是,自己的腰包裡已落下了大筆百姓交來的避役錢。

國民黨這方費盡心機徵召來的壯丁,到頭來源源不斷地輸送給了戰場上的生死對頭——中共的林彪部隊。

毛澤東的官兵一致平等、優待善待俘虜的人道原則如同政治海綿,以最便捷、最實際的方式吸納了成千上萬的敵軍爭先反戈。

據3縱7師1947年10月冬季攻勢前統計,全師9568人中,有解放戰士(在作戰中被解放軍俘虜,經過教育,加入解放軍的原國民黨軍士兵)3254人,佔全師總人數的34%。到遼瀋戰役結束時,一般連隊解放戰士佔了54%左右,有的連隊甚至達到60%。許多解放戰士成了戰鬥骨幹,有些入了黨,當了幹部……透過訴苦,把蔣介石軍隊計程車兵變成蔣介石自己的掘墓人。

佔領瀋陽的第二天,林彪、羅榮桓、劉亞樓看望2縱5師時,羅榮桓向師政委石瑛詢問部隊傷亡情況,石瑛回答:“團以上幹部傷亡11人,連排幹部傷亡比編制數還多,全師傷亡7800多人。”

羅榮桓問:“部隊還剩多少人?”

石瑛回答:“從北滿南下時是1.6萬人,現在是1.7萬人。”

劉亞樓驚訝:“這不一半都是俘虜嗎?”東北野戰軍頭等主力師,此刻簡直成了“解放戰士師”。

統計資料表明,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起義、投誠和接受和平改編的共188萬人,包括將級軍官1500餘名。涉及陸軍240個師、海軍大小艦艇97艘、空軍飛機128架。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