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最有原創性的思想家和立言者,他改造世界、改造思想、改造作風,從改造語言、改造詞語做起,創造了一個屬於中國共產黨文化的宏大革命話語系統。
毛澤東是新詞彙、新概念的創造者,他的許多詞語具有原創性。這些嶄新的詞語承載著他的思想及思想方法。
例如,毛澤東把距離很遠的“炮彈”和“糖衣”兩個詞捏在一起,造就一個新詞——“糖衣炮彈”。在中國共產黨即將取得勝利的時刻,毛澤東說:“可能有這樣一些共產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的,他們在這些敵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稱號;但是經不起人們用糖衣裹著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彈面前要打敗仗。”毛澤東清醒地認識到,革命成功後,革命者面臨四方無事、天下太平、馬放南山、意志鬆懈的危險,他鮮明地提出“糖彈”——“糖衣炮彈”這個詞,警示和教導黨內同志。“朝氣蓬勃”“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些新詞都是毛澤東的原創。
毛澤東擅長詩詞,他在詩詞中創造的新語比比皆是。1925年,一首《沁園春·長沙》,連續不斷地打造出一串成語、熟語:萬山紅遍,百舸爭流,誰主沉浮,崢嶸歲月,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還有《憶秦娥·婁山關》中的“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雄渾蒼涼。1935年10月,毛澤東在長征勝利之時,寫下《念奴嬌·崑崙》,其中“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等新詞“橫空出世”。
毛澤東說,古人語言中還有許多有生氣的東西我們就沒有充分地合理地利用。他說,要學習古人語言中有生命的東西。
“實事求是”是一句古語,最早見於《漢書·河間獻王傳》:“修學好古,實事求是。”《漢書》之後,這個詞在書籍中時常出現,但並沒有流傳開來。1916年,湖南嶽麓書院的主事者把“實事求是”四個字寫成橫匾掛在講堂正門。青年毛澤東求學時,曾利用假期兩次入嶽麓書院就讀,多次從橫匾下經過,“實事求是”一詞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走上革命道路的毛澤東,面對一些黨內同志唯上、唯書、崇洋的行為,把“實事求是”這個詞拿過來,給它注入新的精氣神,表達新思想。
“愚公移山”是個深藏於故紙堆裡的故事。《列子·湯問》中“愚公移山”這個寓言和大多數寓言一樣,很精彩。毛澤東在黨的“七大”閉幕式上以一篇《愚公移山》為一次偉大的會議畫上“句號”。
再比如“趕考”一詞。1905年清政府廢除了科舉,“進京趕考”這個詞也隨之被遺忘。毛澤東把共產黨面臨的執政考驗,稱為“進京趕考”。舊詞新用,起死回生。
經過毛澤東的挪動,許多老詞保有古典形式,但被賦予新的政治含義,裝入新的內容,已經脫胎換骨。
例如,長征。王昌齡的《出塞》中,有“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的名句。《宋史》裡也有“長征”一詞。但“長征”成為“世界語”,得益於毛澤東。他的《七律·長征》為長征歌唱。他曾以詩的語言描述長征:“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毛澤東使“長征”一詞成為一個包含偉大精神、偉大事業和偉大意義的名詞。
魚水。諸葛亮隆中一對,使得玄德公慨然嘆曰:“吾得孔明,猶魚之得水也。”毛澤東把魚水的話拿過來,用於比喻軍隊與人民、黨與人民的關係。“軍隊與人民群眾如魚之於水,失去了群眾就像魚失去了水。”魚水關係的比喻形象而中肯。
彈鋼琴。彈鋼琴大家都熟悉,毛澤東則賦予“彈鋼琴”不同之新義。他說:“黨委的同志必須學好‘彈鋼琴’。”從此,“彈鋼琴”成為一種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還有“看齊”一詞,原本是軍隊的口令。1945年,毛澤東在黨的“七大”預備會議上說:“要知道,一個隊伍經常是不大整齊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齊,向左看齊,向右看齊,向中間看齊。我們要向中央基準看齊,向大會基準看齊。”一個在操場上游弋的詞語忽然獲得了思想加冕。毛澤東把一個軍事用語挪用於政治領域,一個軍事口令變成了政治口令。
比較典型的是“孺子牛”這個詞。“孺子牛”一詞最早見於《左傳·哀公六年》,比喻如何疼愛兒女。魯迅將一千多年前的“孺子牛”牽到當代人面前,他在1932年10月5日吟出“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魯迅《自嘲》詩中的兩句。
毛澤東喜歡這兩句詩。他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引用這兩句詩,並且脫胎換骨,把它推向更加遼闊的境界。
毛澤東說:“魯迅的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應該成為我們的座右銘。‘千夫’在這裡就是說敵人,對於無論什麼兇惡的敵人我們決不屈服。‘孺子’在這裡就是說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一切共產黨員,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藝工作者,都應該學魯迅的榜樣,做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孺子牛”從大戶人家左丘明府裡出生,經大手筆魯迅調養,由“駕車人”毛澤東昇華,神鞭趕出,於是乎,這頭兩千多歲的牛成為“為人民服務”的牛,成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牛,成為一種精神象徵。